抗击疫情重庆时刻系列报道

高考倒计时不足百日 看看高三师生如何"云备考"

陈琦 李诗韵

2020年03月05日01:26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值班老师在黑板上写上高考加油字样,通过手机为同学们“云加油”。郭旭 摄 

     3月4日,距离高考不到100天。往年的日子,百日誓师大会一定让人心情澎湃,考生在校园里争分夺秒地刷题备战。如今,疫情把原本的节奏打乱了。

  今年,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虽没有举行隆重的仪式,但不少高三的老师仍回到空无一人的教室里,在班级黑板上写下:高考加油!在这个特殊阶段,考生们如何做到宅家复习也能保持最佳状态?学校如何为这群高考生备考?

  网课第一天:老师分享,自律即命运

  疫情当前,人们心情沉重,而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二外学生张芷涵来说,原本就有压力,如今虽然“停课不停学”,但原有的复习计划被打乱,内心的焦虑不自觉地升级。

  如何调整心态,缓解焦虑,摆脱不良心理因素的困扰,成了张芷涵这一届考生当下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儿。为此,班主任田贵远在网络“开学第一课”时,就向张芷涵他们分享了一个《给同学们的五条建议》。


高三学生张芷涵通过直播课堂进行复习 郭旭 摄

  “天天靠父母的监督,天天靠老师的提醒,这样的效果根本不如天天靠自己的自律来得有效。”田贵远分享道,自律即命运。“这或许是命运给这届孩子们上的一堂‘辅导课’,让他们学会如何在人生转折点,不依赖父母及老师,更多地靠自己独自克服困难。”

       3月3日,田贵文对着屏幕,对班上的孩子们说,“我相信不向困难低头的你们,一定能赢。好,我们今天复习图文转换知识点……”嘴上虽说孩子们要学会独自面对疫情,但田贵远每节课之前,都会说上一两句轻松、温情地话语。


高三数学老师李中勇在线解答同学们的提问  郭旭 摄  

  张芷涵对着屏幕,不自觉地笑着说:“田老师,总是这样子,装作一副特别严厉的样子,却总是不经意地给我们温暖,就像冬日里的暖阳。” 

       24小时“客服”随时解惑

  对于在家上网课的形式,张芷涵并不反感。“除了复习的进度会受到阻碍之外,其余跟线下学习没有区别。”张芷涵认为,自从网络授课后,她遇到任何问题都会第一时间在钉钉软件里给老师留言,老师看到后,会立即解答。

  “在线下上课的时候,有时候老师只会解决1——2个同学的问题。如今,在线上听课,遇到问题就打出来,老师都会看到,并且一一解答,更有助于我们复习。”张芷涵说。


高三数学老师李中勇正在通过平板手写公式。 郭旭 摄

  如何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不见面的情况下,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

        二外高三数学老师李中勇说,就是更多地倾向于以问题为导向,鼓励每个学生遇到问题时,随时在网络平台留言,我们再第一时间帮助他们。“与其形容我们成了主播,倒不如说我们变成了24小时客服。”

  李忠勇的妻子形容他,在家中办公,笔记本是不离身的。“他白天在客厅上课,晚上就将笔记本放在床边,只要有学生发来问题,他随时答疑。”

  要进步,就一定要打破舒适圈

  李忠勇的学生谭钰霖为自己制定了一个高考倒计时计划表,细致到每日要刷多少套试卷,做多少道题。“春天都来了,我们还不勤奋地耕耘?”谭钰霖要求自己,每日7点准时起床,晚上12点必须入睡。


高三学生谭钰霖课间休息时间与父亲在家中打乒乓球缓解压力放松心情。郭旭 摄

  期间,谭钰霖会休息2次,要么陪母亲在阳台上弹古筝,要么就与父亲在客厅用餐桌打上一场乒乓球赛。“前段时间,还没有复工,我们就在家中尽可能的制造出学习的氛围,比如,无声电视,集体阅读日等。”谭钰霖妈妈说,孩子长大了,学习上不用太操心,“所以,我和她爸更多的是关注于她的身心健康,适当的陪她运动,即能解压也可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当被问及在家学习是否习惯时,谭钰霖说:“在家上学,肯定是舒适的。但是,要进步,就一定要打破舒适圈。”在计划表、课本、电脑上,无处不见谭钰霖时刻提醒自己的话语:到达彼岸之前,沉住气,先努力;放弃很容易,但坚持一定很酷;这世界我只来这一次,所以我要竭尽全力……

  同样地,张芷涵也将舒适的椅子换成了塑料板凳。“因为缺乏课堂氛围,居家复习时,难以进入学习状态。”她还嘱咐父亲,不用过多地干涉她的学习,做好后勤工作就可以了。


高三学生张芷涵在复习计划表上记录自己的学习进度  郭旭 摄

  “受疫情影响,我们可能都出现了焦虑、烦躁等各种不良情绪,这是人面对应激事件的正常心理反应,越是压抑和否认,越是容易被情绪支配。”张芷涵的父亲说,有时候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在聊天,说着说着,气氛就不太对劲了,最终以沉默收场。

  面对这些负面情绪,张芷涵父亲就约定女儿,每日休息的时候,戴上口罩,在楼下做下舒展运动。“小区里的花儿开了,在树下舒展一下,感觉精神倍增。”张芷涵还时不时拿出手机,拍下美丽的花朵,在班级群里向大家分享,给自己和同学们一起鼓劲加油,“寒冬已过,春暖花开。”

(责编:陈琦、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