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重庆时刻系列报道

这家医院派出了“最强阵容”支援武汉

彭国威 陈琦

2020年03月06日17:44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为第一支在病区建立临时ICU的医疗队  院方供图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2月13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重医附一院)160名医护人员作为重庆市第八批援湖北医疗队到达武汉,以整建制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的第10、11重症病区。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这支160人的医疗队在武汉争分夺秒,与疫情赛跑,已经连续奋战20余天。截至3月3日,重医附一院援武汉国家医疗队共收治重症新冠肺炎病人83人,已治愈出院24人。

     建立病区临时ICU

  在“应治尽治”的当下,武汉最惊心动魄的主战场已逐渐转移至重症病区,这里的战斗,很多时候都是始料未及的“遭遇战”。

  “只能插管上呼吸机抢救,转入ICU(重症监护室)了。”2月21日,在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10病区,来自重医附一院的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王璞,眼看一个81岁的婆婆血氧饱和度一掉再掉,焦急地喊道。

  “监护室已经没有病床了。”电话过去只有无奈的答复。

  怎么办?

  “马上建立临时ICU,准备插管救治……”关键时刻,医疗队队长、重医附一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周发春教授一声令下。

  当天下午,在医疗队领队、重医附一院副院长肖明朝指挥协调下,两台有创呼吸机迅速到位,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米洁则落实相关必须物品、抽调具备资深ICU管理经验的护理队员到场,不到20分钟,就完成临时ICU正式运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重医附一院医疗队也成为10支整建制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病区的医疗队中,第一支成功建立病区临时ICU的医疗队。

  “医院现有的ICU已经很饱和,呼吸支持是提高救治率、降低死亡率重中之重的措施,我们从一开始就做好了随时在自己病区建立临时ICU来抢救危重患者的准备。”周发春说,为此,作为团队负责人的肖明朝、周发春和米洁,从接管病区开始就展开多次论证,反复与武汉市第一医院协调筹建病区ICU相关事宜。


医疗队商讨患者救治方案  院方供图

  医生的技术水平,是组建临时ICU的关键。“为了给患者带去更多生的希望,我们把医院重症医学科、感染科、呼吸内科、胸外科、麻醉科、心血管内科、中医科等20多个科室的‘最强阵容’都派过来了。”肖明朝说。

  正因为此,2月26日,医疗队还协助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一位71岁的女性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成功实施首例ECMO(体外膜肺,俗称“人工肺”)治疗。

  “这是重庆市支援湖北医疗队在武汉实施的首例体外膜肺救治新冠状肺炎患者,也是武汉市第一医院开展的第一例。”肖明朝说,体外膜肺就是在患者体外再安装一个“人工心肺”,让患者的心、肺得到休息,从而为肺功能的恢复赢得时间。ECMO技术要求非常高、风险大,操作复杂,需要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是体现一家医院,甚至一个地区重症急救水平的顶尖的高级生命支持技术。

  心理干预打开病人“心扉”

  来到武汉后,肖明朝就提出,要尽快建立心理干预小组,一方面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另一方面对一线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减压。

  参加过汶川地震等重大救援工作的肖明朝并不是临时起意,“面对灾难,很多人会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等,通过心理治疗加速整体康复十分重要。”出征时,他特意带上了经验丰富,曾参加过尼泊尔地震救治的精神心理专家李静教授等人。

  在肖明朝的建议下,2月18日,武汉市第一医院联合前来支援的重医附一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10支医疗队组建了“圆梦心理睡眠联合干预工作组”,为患者和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心理疏导和睡眠障碍干预。

  “我还有个2岁的孩子,我不想自己有什么事情。”李静遇到过一个40多岁的病人,在聊天中,他获悉,这个男子怕在医院被重症病人传染,整天不吃不喝不睡,无所适从。

       “家里有那么乖的小宝贝,回去很容易传染给家人,这个你肯定也不愿意看到......”李静一方面耐心地听,一方面有的放矢地进行开导,“同病房的都是新冠肺炎,不存在交叉感染的情况。”

  几天后,男子的心结总算打开。“这名患者现在已经出院回家了。”李静说。

  “我们14日下午6点正式接收病人,不到3个小时,就有70个病人被送过来,面对高强度、高压力、高风险,所有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同样很大,做好‘家人’的心理干预同样重要。”肖明朝说,“这些医护人员个个都是医院的‘宝贝’,被我带到武汉来了,等疫情结束后,我得一个不少地领回家。”


专家对重症病人进行查房  院方供图  

  考虑到新冠肺炎的传染性,整个心理干预工作采取“线上+线下”模式,主动参与进来的人也越来越多。

  “仅我们就完成了1611人的睡眠心理测评和统计分析工作,完成120例一对一的心理治疗。”李静说,截至目前,还开展了五期共70人参与的战时巴林特活动,完成35例心理危机干预,开展4场线上疫情相关讲座,获得一致好评。

  中西医结合治疗获院士“点赞”

  在与新冠肺炎的斗争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显现出独特的优势。

  “这是医生专门您你开的中药,一定要热一下喝。”

  “好的,谢谢!”......每天,医疗队所在的病房,都能见到这样的温馨一幕。

  到达武汉后,周发春就一再强调,要中西医结合治疗,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向危重症转化及死亡率。

  收治病人第二天,医疗队就采用“西药+中成药+中药煎剂”的方法进行治疗,成为10支医疗队中第一支采用中药煎剂治疗的医疗队。

  周国庆是重医附一院中西医结合科主治医师,这些天,他已经给病人开具了近200张处方。“根据病人状况,每个病人每3天左右换一次处方。”3月3日下午,刚从医院出舱的周国庆说,“采用中西药结合疗法后,我所在的11区至今没有一个重症转到危重症,更没有出现一个病人死亡。”

  中西医结合科蓝燕护师看到多数病人焦虑,失眠,自费在网上购买做耳针所需要器材,做中医传统耳针治疗,改善患者焦虑失眠状态。

  经过全体努力,医疗队中药煎剂治疗达到100%,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并开始开展中医特色治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到重医附一院重症病区及ICU病区进行中医查房时,不仅用心指导了这里的中医工作,还对重医模式给予了高度好评。

(责编:陈琦、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