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重庆4月20日电(刘政宁、姚於) 今日,重庆高三、初三和中职毕业年级迎来了开学。重庆各地各校如何分级落实责任、从严从细从实做好疫情防控?各校保障师生健康安全筑牢“防线”,又都有哪些举措?记者对重庆多所学校进行了探访。
两江巴蜀中学
学生实名用餐并有专属座位
4月20日,重庆两江巴蜀中学学生食堂。曾英豪摄
早上7点,两江巴蜀中学全体教职员工在校长陈学智的带领下,早早地来到学校,确保初三学子首日复课顺利进行。复课期间,两江巴蜀中学履行进校门“五人六步”检测流程,即确保值班领导、校医、教师、安保人员至少5位在校门口值守,学生需经过“间隔排队—刷脸进校—书包消毒—鞋底消毒—进入测温—洗手进校”六个步骤后,方能进入教学区。
4月20日,重庆两江巴蜀中学初三老师和学生全部戴上口罩上课。曾英豪摄
早上8点,初三年级216名学生有序开课。初三年级负责人舒全涛介绍,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实行分批报到、分道入厕、分门进出、分区活动、分时用餐以及教师分岗负责等多项措施。“昨天报到后,学校已组织学生进行了十个重点区域的常态演练,让学生熟悉各项操作流程,目前各班级实行早中晚三次温度检测,如有突发状况,按照应急预案流程处置。”
学校校园内还设置了多个“无接触感应式”洗手点,确保学生从进校到离校的个人卫生;在住宿方面,学校为每位学生提供了最大空间的住宿条件和洗漱空间;实行数据智能化管理,利用“钉钉”掌握师生健康动态,确保数据每日更新;利用健康码,掌握师生轨迹;利用监控系统,实现食堂操作透明化和校园活动轨迹动态化。
在就餐方面,学校食堂实行无语用餐制和实名用餐制,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属座位,同时实行值班领导及教师陪餐制,为学生健康保驾护航。
重庆一中
校内诸多区域被设计为“单行道”
重庆一中为师生配备的智能健康手表。王子豪摄
所有人入校均需通过红外线测温仪,如体温超标,则将被迅速带到健康观察点,根据情况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学生在校内的诸多区域都被设计为“单行道”,避免人员交叉;学校食堂餐桌被塑料挡板分割,每桌仅容4名学生就餐;对公共区域,工作人员将每天定时消毒……
20日,记者在重庆一中沙坪坝本部校区看到,学校高三年级已有序开课。“早在4月15日,为了进一步做好开学准备,我们就开展了第二次开学演练,完整模拟了开学的十个流程,包括入校、进教室、上课、午餐、进宿舍以及离校等。”重庆一中教师周鹊虹介绍,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全体成员、高三年级全体班主任、校医务室、食堂、宿舍、保卫科等负责人参加了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和要求,也进一步发现问题,完善各方面的细节。
重庆一中观察隔离区。王子豪摄
据了解,学校还专门召开了针对高三的教学工作会议,为网课到在校学习的衔接转换做好充分准备。“学校专门向高三年级家长和学生进行了调研,收集整理成了11大类28条问题。并召开了开学专题研讨会,形成了更加细致科学的实施方案。”重庆一中党委书记、校长唐宏宇介绍,学校各项防疫物资都已准备到位,24台红外人脸识别测温系统已覆盖实验楼、教学楼、宿舍等校园区域,并为师生配备了1300块健康智能手表,用于测量体温、心律、血压、血氧等指标。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
暂停课间操等集中文体活动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学生报到。王子豪摄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体育馆改造成食堂供同学就餐。王子豪摄
13万个口罩,每天给每个学生分发3个一次性医用口罩;140多把测温枪,每个班级乃至生活老师、门卫均随身配备;校门设置大型红外线测温棚,校内设置小型移动红外线测温仪2个;全校配备100桶84消毒液定时消毒,洗手液、免洗洗手液等覆盖全校……
20日,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高三、初三、国际部共1400余名学生有序开学。当天,住读学生的行李均由老师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以及学校专车负责帮忙运送至寝室。重庆二外党政办公室主任彭光勇介绍,疫情防控期间,包括家长在内的任何外来人员都不得进入学校,若是特殊情况必须报请学校批准,方可通行。
据了解,开学前,学校还专门组织进行了 2次大型演练,主要针对各种不同场景发生突发状况后的处置情况进行演练,如在上课、就餐、寝室,以及报道期间发现学生发热该如何处置等。目前学校经过多次演练后配置了多项应急预案,力保全校师生健康安全。
“开学后,学校将暂停集中的文体活动,包括课间操等;体育课则不集中进行,让学生分散活动;课间也禁止学生聚集,学校配备有专职老师对课上课下情况进行巡查。”彭光勇介绍,学校就餐将采用错峰就餐形式,学校在校体育馆临时增设了大型就餐场所,将保证每天定时消毒,并有专门的通道引导师生进入用餐,进入食堂也需要测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