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件扎染服装、一枚枚檀木书签、一件件精美陶艺、一只只各式绣球……在崇龛镇陈抟故里景区游客中心,浸润当地文化特色的各式手工艺产品琳琅满目,每一件都非常精致。这些文创产品全部出自当地一支年轻的文创团队和留守妇女之年。
“来崇龛旅游时,觉得陈抟故里的油菜花海特别美,第一眼就深深被吸引,正好我们也是做文创文旅产品开发、设计和加工的,正在寻求合作伙伴,于是就一拍即合了。”说起来到崇龛镇发展文创产业的缘由,葫芦坝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负责人高曼打开了话匣子。
按照“非遗文创+互联网+扶贫”模式,团队对崇龛镇葫芦坝片区10多个闲置小院进行了改造,打造出扎染、木艺、陶艺、绣球等手工艺制作和体验空间以及主题民宿,带动留守妇女、脱贫人群通过培训就业实现增收致富。
“在家里就能赚钱,每个妇女都可以参与其中。”明月社区脱贫户张宗英从简单的用针开始学起,现在已经可以单独完成各式绣球工艺品。现在她从基地领取订单和原材料,在家里完成绣球制作,基地根据她的生产数量和质量支付报酬,既能挣钱,也方便在家照看老人和孩子。
走进扎染工作间,负责人张春兰正在忙着打结布料:“这里既是扎染工作间,也是自己家。”通过基地请来的专业培训师教学指导,张春兰掌握了全套的扎染技艺。成为熟手之后,她手把手把这门手艺教给了56个老乡,现在大家在一起除了做作品,还负责带顾客体验。
基地自运行以来,已陆续开发推出扎染、木艺、陶艺、绣球等等一系列文创产品,并配套推出了相关培训和体验服务,同时培育出固定客户群体。去年,基地开展相关培训数期,参与培训农村妇女、儿童1000多人次,带动稳定就业40余人。
潼南区融媒体中心 关羽 张峻豪
汽车行驶在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双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杨敏摄
重庆黔江:“挂壁公路”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黔江区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力度,在峡谷、沟壑、悬崖、绝壁上修建了一条条“挂壁路”“盘山路”。…【详细】
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立秋后,重庆市垫江县45万亩水稻相继成熟,稻田到处可见收割机抢收粮食的场景。…【详细】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 人民网重庆8月2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异地办事服务。 据了解,新上线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是为贯彻落实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