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重庆4月30日电 “钢丝绳要多保养,机械设备注意加机油……”29日,桥吊司机胡万琪穿梭在位于两江新区的果园港港区,像一位“医生”,爬上离地面高约24米的场桥,拿着工具对机械设备敲敲打打,瞧瞧看看。
这位34岁的重庆果园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操作部桥吊组司机长胡万琪还是全国劳动模范。从果园港第一批桥吊司机到“胡万琪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核心骨干,他见证了果园港之变。
刚成为重庆港务物流集团一员的胡万琪心里不情愿,以为码头工人都是肩挑背扛,干着又累又脏的活。桥吊司机是一项技术含量颇高的职业,只有过硬的技术本领,才能保证装卸货物及操作人员的安全。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桥吊操作室去反复摸索要领,在一次职工技能大赛中,胡万琪完成一次桥吊操作的时间比规定时间快了2分13秒,斩获场桥组第一名。
多年后胡万琪笑着对新学员说,坐在操作间抓箱、放箱,全凭肉眼,如果技术不过硬,操作柄就不听“使唤”,重达20多吨的集装箱就会在空中晃荡,甚至和其它物体碰撞。
几年后,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把创建智慧型内河港口提上日程,从那年起实施场桥远程操控系统重点技改项目。这是场桥操作方式一次突破式的技术革新。港区场桥实现无人操控,可实现一个远程操作司机同时对3至4台场桥进行作业控制,节约了人力资源,提升了码头的科技含量。
为尽快掌握新技术,胡万琪带领组员一边钻研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一边勤学苦练操作技术。不到半年时间,桥吊组80%的司机熟练掌握了这门技术,率先实现内河港区场桥作业的半自动化远程操控,让果园港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物流大通道上展现强劲的创新能力。
场桥作业实现远程操作后,桥吊司机终于不用爬上24米的高空,局促在狭窄的空间内进行作业。但是胡万琪的工作仍在现场,习惯每天在24米高的场桥上上下下,负责场桥和岸桥的巡检和设备保养。
从桥吊司机到现场巡检,从设备操作到设备保养,从码头工人到行业模范,胡万琪在工作中不断思考和摸索如何利用技术改造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并和公司的技术骨干们组队搞起了技术改革。2019年,在重庆港务物流集团工会的指导下,“胡万琪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
这几年节假日或周末,胡万琪一家几乎没有出行计划。其妻皮巧玲说,因为排班或设备问题,胡万琪基本都在工作现场。
通过学习,胡万琪拿到了大学本科文凭,并成为公司最年轻的技师,先后荣获了“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重庆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实现了与果园港的一同成长。(刘政宁、谢佳洁)
汽车行驶在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双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杨敏摄
重庆黔江:“挂壁公路”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黔江区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力度,在峡谷、沟壑、悬崖、绝壁上修建了一条条“挂壁路”“盘山路”。…【详细】
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立秋后,重庆市垫江县45万亩水稻相继成熟,稻田到处可见收割机抢收粮食的场景。…【详细】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 人民网重庆8月2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异地办事服务。 据了解,新上线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是为贯彻落实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