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农村孩子还在玩泥巴、爬树?其实他们正在沉迷于短视频、刷礼物……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刘坚教授、刘红云教授团队发布了《全国首个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涉及了学生手机依赖、课外补习、睡眠不足等多个教育“新痛点”。
《报告》显示,虽然城市学生手机拥有率高,但农村地区学生有手机依赖和手机依赖倾向的比例最高,为17%。
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依赖手机
“要想毁掉一个孩子,请给他一部手机”——认同这句话的家长不在少数。《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农村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0.3%,其中93.4%的农村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作为上网设备。
4月初,河南省信阳市某学校组织学生集体砸手机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视频里有学生走上升旗台,拿起小锤子砸坏桌上的手机。面对网民的质疑,该校校长向公众回应称,因为快中考了,有家长管不住自己孩子玩手机,写了承诺书,允许学校砸手机。
学生“手机依赖症”成为教育中的“新痛点”。《报告》的一项调查数据直观地反映了这种“依赖症”:其中有一所学校近七成的学生有手机依赖或手机依赖倾向。《报告》认为,从整体上看来,中学生手机依赖情况比小学生更严重。
在学生手机依赖问题上,还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以小学阶段为例,《报告》调查发现,城市、县镇和农村学生拥有手机的比例分别为42%、35%和37%。虽然城市学生手机拥有率高,但农村地区学生有手机依赖和手机依赖倾向的比例最高,为17%,而城市和县镇地区的这一比例分别为11%和12%。
而在中学阶段,即便城市和农村学生手机拥有率相当,但农村地区中学生有手机依赖和手机依赖倾向的比例依然更高。
一进入暑假,河北初中生杨晓龙便开启了“游戏模式”——日上三竿,还赖在床上组队“推塔”,中午匆匆扒几口饭又去“吃鸡”,夜里两三点还在“鞍刀咆哮”……即便困得手机要砸脸上的时候,也要“血战到底”。暂时挣脱了学校的约束,父母又远在北京务工,杨晓龙算是彻底“放飞自我”,而把这些看在眼里的杨晓龙的奶奶却是一声又一声地叹气,“老了,老了,管不动了……”
补课时间越长学业成绩反而下降
今年全国两会上,有代表委员关注到,为了“赢在起跑线上”,不少家长给孩子报了大量的课后补习班,导致学生疲于应付、睡眠不足,同时家长也苦不堪言,一些家庭甚至出现了“散尽一半家财报班”的现象。
《报告》显示,在小学,有22.2%的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小时以上的校外补课,而在初中学段,这一比例上升至32.8%,甚至在部分区县,每周校外补课6个小时以上学生的比例超过35%。
补习时间越长,对学生的成绩提高是否更有益?
刘坚带领团队进一步分析发现,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参与校外补课反而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每周参与校外补课时间越长,他们的学业成绩出现了不增反降的现象。
刘坚解释,作业时间与学业表现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当学生投入过多的时间做作业时,其学业进步的程度反而降低了。
以初中阶段为例,有34.9%的成绩优秀初中生每周补课超过3小时。而在成绩优秀的学生群体中,每周参与校外补课的时间越多,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和主观幸福感越低。在成绩中等的学生群体中,也是如此。
近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曾表示,要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招生入学秩序,坚决剪断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与校外培训挂钩的行为。他认为,“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提高中小学校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校学得更好、学得更足,不至于在学校里解决不了学习的问题,还要到校外去搞补偿性培训。”
“手机依赖症”导致学生睡眠不足
《全国首个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报告》也注意到,“手机依赖症”、课外补习班泛滥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报告》显示,小学生睡眠时间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比例是88.8%,而初中生的这一比例更是高达95.7%,有34.2%的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
团队成员进一步分析不同区县学生睡眠不足的原因,发现“家长安排的补习”和“学校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是排在前两位的最主要的原因。
“牺牲睡眠时间不一定能带来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刘坚提醒,“通常我们仅仅关注‘布置作业'’补课‘所代表的时间投入对学生学业的作用,而忽略了一些间接因素。如过多布置作业、过多补课、强调牺牲睡眠时间来学习,事实上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也会产生负向影响。”
团队通过更直观的对比分析发现,在小学阶段每天睡眠时间在9-10小时的学生,根据专业量尺分数转化,他们每个学科的平均学业成绩为588.2分,而睡眠时间在8小时及以下的学生平均成绩下降了66.6分,初中阶段数据也有同样的趋势。
参照国际同类大规模测试的分数转换方式,“这相当于每天少睡1-2个小时的学生,比充足睡眠者少接受约1.7学年的学校教育。”刘坚解释。
团队在调研中发现,不同学年段的学生反映,当自己的睡眠不足时,第二天上课会出现精神疲惫、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研究报告表明,通过’奋战到半夜‘来提高学习成绩是得不偿失的。”刘坚说。
家长说
一位农村家长自白:不出事就好
“现在的孩子们,在家基本下了饭桌就躲进房间玩手机。”许先生说,一到节假日,附近的孩子都在玩手机。他无奈地表示,如今他的底线是“不出事就好”。
许先生是中部某省份的一名农村家长,大儿子已经成年,12岁的小儿子正读六年级。在许先生提供的视频中,记者看到,兄弟两一人一个角落对着书桌玩手机,哥哥在刷短视频,弟弟在玩“和平精英”。
许先生口中的“出事”指的是弟弟。2019年的国庆假期,弟弟用妈妈的手机玩了几天游戏充值10000多元。最终和腾讯客服申诉后追回7000多元。
许先生告诉记者,经过客服查询,小儿子当时用妈妈的微信账号玩了包括王者荣耀在内的多款游戏,现在涉事账号已经被封号处理。许先生说,镇上有两个朋友的孩子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专家支招
农村娃防沉迷需要多方联动
受访对象认为,要解救被“网”住的农村娃是一项社会性工程,还需互联网企业、家长、学校等多方共同努力,形成统一联动的健康上网机制,降低农村娃的网络沉迷风险。
一是通过制度建设倒逼互联网企业完善防沉迷机制。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律师阮新怡认为,防沉迷系统漏洞百出的主要责任在平台服务运营商,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促使平台履行实质性审查的义务。
二是监护人及有关方面应强化防沉迷意识,疏堵结合引导孩子丰富现实生活。心理学家黄钰轩认为,一方面,家长有义务引导孩子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有限制地允许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另一方面,可以考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依托社会组织丰富农村孩子的生活。
三是农村地区使用线上教育资源利大于弊,但建好平台还需用好平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储朝晖认为,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自控能力,有针对性地制定有区分度的线上作业规划,不鼓励中小学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采取线上方式完成作业。
热评
莫让手机成农村孩子
最亲密的“玩伴”
手机成为不少孩子,特别是农村孩子亲密的“玩伴”现象引发广泛关注。有媒体记录了一个农村初中生的“游戏一日”:日上三竿,还赖在床上组队“推塔”,中午匆匆扒几口饭又去“吃鸡”,夜里两三点还在“鞍刀咆哮”……即便困得手机要砸脸上的时候,也要“血战到底”。
令人忧虑的是,这种情况并非个案,如今终日沉迷手机游戏无法自拔的农村孩子越来越多。
要破解难题,需深究原因。面对网络的吸引,缺乏家长监管和手机游戏平台监控,年幼的孩子缺少抵抗力,自然容易沉迷其中,这是其一。其二,学校及社会在文化供给上的短板,也是农村孩子沉迷游戏不能自拔的重要因素。正如有留守儿童所说“不玩游戏干啥”,除了清苦的学业,还有什么文化消遣能够拴住孩子的心呢?
将孩子与手机做简单粗暴的物理隔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改变这一状况,还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父母、监管部门、学校、社会应当更多地关注农村孩子的精神生活,县、乡、村多级联动,创造更多条件,丰富农村孩子的文化生活,让孩子多些健康的“玩伴”。
有人说,“如果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对于农村孩子而言,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千万别让手机成为农村孩子最亲密的“玩伴”。
综合新华社、中青报等
汽车行驶在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双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杨敏摄 重庆黔江:“挂壁公路”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黔江区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力度,在峡谷、沟壑、悬崖、绝壁上修建了一条条“挂壁路”“盘山路”。…【详细】
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立秋后,重庆市垫江县45万亩水稻相继成熟,稻田到处可见收割机抢收粮食的场景。…【详细】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 人民网重庆8月2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异地办事服务。 据了解,新上线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是为贯彻落实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