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在田间管理核桃树。(受访者供图)
“五一”假期,重庆市渝鲁林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城口县科技特派员马明几乎没有休息,他在各核桃主产乡镇奔忙,为大家指导管理技术,还要提前联系销路。“我的理想就是通过科技提升传统产业,让核桃树成城口群众的‘摇钱树’!”马明至今已带动上万农户发展核桃产业。
马明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从事农产品销售,作为“中国核桃之乡”的城口,抱着“金字招牌”却还要外购,马明总结:缺乏科技管理,产量低;无品牌,卖不起价。
2009年,马明开始由卖核桃向种核桃转行。由于品种落后、技术不过关,他种植的核桃树要么不挂果,要么只能结出“铁核桃”。2011年,他成立渝鲁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决心用科技手段促进传统核桃产业为实实在在的致富产业。
良种对产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马明与市林科院合作,培育良种核桃“渝城1号”。他与专家一起研发嫁接方法,并获得技术专利,解决了核桃树嫁接难、成活率低等问题,实现“当年嫁接,次年挂果,三年丰产”。这个品种适合海拔1600米以上的高山,抗病性强、丰产率高,已被推荐在全市高山地区种植。目前,城口县2万余亩低产核桃林通过这一技术被改造成了高产林。
这个周末,位于高观镇施礼村的秦巴核桃科普示范基地迎来外地几批学习团队。基地内建有良种苗圃、种质资源苗圃、低改丰产示范园、品种选育及对比示范园等,是远近闻名的核桃产业综合效益展示基地。以该基地为核心,目前城口全县已建成近3万亩的现代核桃产业科技园区,显著提高了贫困山区核桃产业化发展水平。
为带动更多农户实现核桃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马明通过“公司+科技+核桃协会+农民合作社+大户+农户”的新型运营模式,采用股份经营、流转经营、租赁经营、订单收购、利润返还等方式,与农户实现利益上的连接。现渝鲁林业的订单面积达到3万余亩,直接签订协议的农户8000余户,帮助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
通过延伸产业链,城口县形成了核桃生产、核桃油和核桃粉等深加工系列产业,总产值约11亿元,带动上万农户增收。
本报记者 罗芸
汽车行驶在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双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杨敏摄
重庆黔江:“挂壁公路”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黔江区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力度,在峡谷、沟壑、悬崖、绝壁上修建了一条条“挂壁路”“盘山路”。…【详细】
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立秋后,重庆市垫江县45万亩水稻相继成熟,稻田到处可见收割机抢收粮食的场景。…【详细】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 人民网重庆8月2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异地办事服务。 据了解,新上线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是为贯彻落实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