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上雕龙画凤 秀山龙凤花烛飞进法国卢浮宫

2021年05月27日07:35  来源:上游新闻
 

  说起龙凤花烛,许多人都会想到古装电视剧婚嫁洞房里,那蕴含着美好祝福的场景。这个已经少见于人们生活中的风俗,却在重庆秀山留传至今。

  秀山自治县梅江镇龙凤花烛世家陈建友,就是龙凤花烛绝技传承人。他从16岁起就跟随父亲学习这门非遗艺术,在三十多年的从艺生涯中,他“钻”进了一对对花烛里,潜心研究,希望能将自然万物都融入到这一支一炬中。

  从17岁拿起雕刀开始,陈建友在火红的蜡烛上埋首三十多年时光。

  从他手上诞生的龙凤花烛,不仅走进了全国大大小小的展览,还飞进了法国卢浮宫参加世博会。

  17岁在蜡烛上雕龙画凤

  陈建友说,制作龙凤花烛是他们家的家传技艺,他从小就常观摩父亲和祖父制作龙凤花烛,慢慢对这门艺术产生了特殊的感情。

  “我17岁的时候,就放弃了出门做生意的念头,开始跟随爷爷和父亲学习龙凤花烛模具制作、图案绘制。”陈建友说,当时家里的生意很差,一天只挣十来块,“其实蜡烛本身是不愁销路的,主要是怎么‘变’,才能让人家喜欢。”

  就这样,陈建友了开始自己的“变革之路”。包装、样式、颜色搭配……一系列的整改果真让小店的生意好了起来。经过一年多的刻苦钻研,他逐渐掌握到要领,并能独立完成一对花烛的制作了。

  龙爪雄劲,体态矫健;凤目圆睁,神采飞扬。陈建友制作的一对花烛,龙与凤都色泽鲜艳,栩栩如生,“盘旋”环绕在红烛上,好似即将要从蜡烛中“化身而出”,龙起九州生瑞气,凤随云彩舞风华。

  但是,这样的栩栩如生,却整整花了陈建友10年时间。

  陈建友说,30岁的他已经基本能独立完成一对龙凤花烛的制作了,但他做出来的龙总感觉有点不到位,“当时,不论是家里人还是来参观的街坊邻居,都说‘你这个不像龙啊,倒像马’”。

  一句话,让陈建友哭笑不得。

  “这事搁我心里好长时间,尽管我一直尝试改进,但就是做不像。”陈建友摇了摇头说,“就是没得龙的灵气”。

  由于纯蜡制作的苛刻性,大到独立制作的龙头与烛身“结合”,小到贴附一片片薄如蝉翼的龙鳞,都得费不少心思。

  因雕刻龙头(眉眼、嘴、胡须等部位)的工作十分细致,陈建友经常一坐就是大半天。

  “有时候你叫他喝口水再做嘛,他也听不进去,就在那儿一个人弄啊弄。”女儿陈梦兰说,“记得那次,爸爸在加工室倒腾了一整夜。第二天一家人正准备‘说他两句’,他举着手里的龙烛,直问大家像不像……”

  这时,一旁的陈建友微笑着说:“当时看他们表情那哈,我猜应该是成了的。后来大家都说,这条龙算是真正做活了!”

  全国首家纯蜡制作龙凤花烛

  “我家的龙凤花烛是全国第一家用纯蜡制作的嘞!”陈建友自豪地说,“这样的蜡烛才是真正的蜡烛,它通体燃烧完后不会有其他的东西剩下。”

  这样的龙凤花烛,既要保持“纯粹”的用料,又要有精巧的外表,是十分困难的。

  “蜡的熔点极有讲究,要保证每一个小部件都能有形,就要在各自形状的特点上,结合适宜的加工环境,从熔点那里找窍门。”陈建友透露,这个过程并不简单。

  陈建友介绍,他先将各种颜色的蜡烛放入容器中,用电磁炉加热,同时把几十种磨具浸泡在水里,等蜡烛融化后再用磨具一点点蘸着来雕烛,几十道工序大有考究,每一处花纹都要费许多心思。

  陈建友家的龙凤花烛不仅仅是纯蜡材料,更是纯手工制作,龙头、龙尾、龙脊、凤头、凤尾都是他手工搓成后,再来雕刻细节;龙的眉眼、胡须,凤的翅膀和尾翼,极其考验耐心和细致。

  “龙凤花烛的制作工序相当繁杂,容不得一丝一毫错误,我经常对着蜡烛一坐就是一整天。”三十多年的从艺生涯里,即便工序复杂又制作辛苦,“纯蜡材料”和“纯手工制作”始终是陈建友坚守的不二原则。

  78斤龙凤花烛惊艳法国卢浮宫

  三十多年的龙凤花烛制作中,最让陈建友得意的一件作品,是他亲手制作的重达78斤的“巨型花烛”。这对“花烛”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国内不少比赛里斩获大奖。

  2018年10月,陈建友带着秀山特色“龙凤花烛”参与了第24届法国卢浮宫世界非遗展,在云集了全球各地的非遗文化保护、修复、传承与创新的非遗大师展会上,“龙凤花烛”以独特的艺术风格,浓厚的生活气息吸引了外媒的眼光。

  陈建友向他们介绍龙凤花烛在汉文化里的百年历史内涵,和在传统嫁娶中“共点花烛,举案齐眉”的重要意义,法国当地市民感慨汉文化的源远流长。

  在赴法国参展之前,陈建友还曾将这门艺术带到泰国,获得了泰国朋友的赞叹与喜爱,纷纷争着上前要拿着花烛和他合影留念。

  “有不少外国朋友跟我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看的蜡烛,第一次知道了蜡烛里有这么重的意义。”陈建友说,能将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弘扬海外让他非常骄傲,希望未来能把龙凤花烛带向更远的世界,让更多人走近它、了解它。

  上游新闻记者 李晟

(责编:秦洁、张祎)

本网专稿

汽车行驶在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双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杨敏摄汽车行驶在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双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杨敏摄 重庆黔江:“挂壁公路”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黔江区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力度,在峡谷、沟壑、悬崖、绝壁上修建了一条条“挂壁路”“盘山路”。…【详细】

原创

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立秋后,重庆市垫江县45万亩水稻相继成熟,稻田到处可见收割机抢收粮食的场景。…【详细】

原创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  人民网重庆8月2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异地办事服务。 据了解,新上线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是为贯彻落实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详细】

原创

头图推荐

  • 重庆:武警侦察尖兵战高温、强技能重庆:武警侦察尖兵战高温、强技...
  • 智能产业集聚发展智能产业集聚发展
  • 9支车队角逐“最强车脑” 5支车队虚拟世界“过招”9支车队角逐“最强车脑” 5支...
  • “挂壁公路”助力乡村振兴“挂壁公路”助力乡村振兴
  •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 重庆奥的斯的“智博效应” 工人减两成 产能翻一番重庆奥的斯的“智博效应” 工人...

图片新闻

  • 重庆经开区这家企业 用"两剂"解锁新能源密码重庆经开区这家企...
  • 重庆黔江:“挂壁公路”助力乡村振兴重庆黔江:“挂壁...
  • 先睹为快 智博会上有这些“黑科技”先睹为快 智博会...
  • 重庆力争年内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万辆以上重庆力争年内推广...
  • 花溪街道自制车贴 倡导文明驾驶花溪街道自制车贴...
  • 铜梁:莲藕产业连成线 乡村富起“一大片”铜梁:莲藕产业连...
  • 刘寒同:17年坚守渔政执法岗 守好母亲河刘寒同:17年坚...
  • 万开云同城化发展驶入“快车道”万开云同城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