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旦華:“仙女山騎士”為景區再添風景線

2021年01月12日08:31  來源:重慶日報網
 

 

羅旦華(左)和他的隊員們

  在武隆仙女山,除了秀美的風景,游客在沿途還能欣賞到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6名摩托車巡警穿梭在盤山路上巡邏服務,英勇帥氣。39歲的“全國先進工作者”、武隆區公安局交巡警支隊秩序大隊大隊長羅旦華10年堅守,創新“六段式”巡邏法,創立“勞模工作室”,帶領隊員以實際行動守護著這條平安路。

  護佑平安的“仙女山騎士”

  幾天前,一位89歲的婆婆扶椅而坐,一位交巡警蹲地向她詢問了解情況。原來,這位婆婆的腰部摔傷后無法走路回家,又沒有親屬陪伴,在了解情況后,羅旦華找附近居民借了輛民用車,與隊友一起把婆婆護送回到了家中。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為陷入昏迷的孩子開道,護送臨產孕婦就醫,救援駕車時突發疾病的駕駛員……多年來,羅旦華始終把群眾的事當大事,隻要群眾需要,無論什麼困難,他總是不遺余力地想辦法解決,每年救助因交通事故、意外受困和需要幫助的群眾200次以上。

  武隆區公安局交巡警支隊摩托車巡邏隊成立於2012年,利用摩托車方便、靈活的特點提升武仙路旅游道路的交通管理工作。羅旦華主動請纓,帶領著6名隊員,戰斗在路上。

  不論是酷熱夏天,還是寒冷冬天,羅旦華每天起早摸黑,從海拔200多米到1000多米,天氣易變且惡劣,皮膚成了炭色,還患上了風濕腿毛病。從事交巡警工作的10年時間裡,他報廢了6輛摩托車,累計騎行40萬公裡,相當於繞地球10圈。

  久而久之,群眾們親切地稱他們為“仙女山騎士”,一個個穿戴騎行服的巡警穿梭在盤山路上,游客們紛紛拍照留念。一位旅游大巴車駕駛員在退休前最后一天專門找到羅旦華合影留念:“開大巴車多年了,每次在路上看到羅旦華才覺得心安,雖從未深聊,卻似老朋友,守望相助!”

  創新探索使事故下降近四成

  隨著武隆旅游知名度的不斷提高,逐年攀升的游客量以及彎多坡陡路窄的實況讓武隆的旅游交通面對更大的挑戰,羅旦華在實踐中不斷思考和探索。他先后在海拔800米的路邊搭建起“簡易工作室”,摸索總結出“六分段”巡邏法,將24公裡的仙女山景區沿線分為“事故易發段、觀景緩堵段、商業密集段、連續彎道段、臨水臨崖段、直道快速段”,以重要交通路口為據點、多發事故路段為必巡點、仙女山景區公路和高速路口為套環區強化沿線巡邏,做到分段包干、定人、定崗、定責,確保各路段的交通事故在5分鐘內能得到處置。

  2019年,武隆區公安局在楊叉嶺路口創建“羅旦華創新勞模工作室”,這是全國公安系統唯一以全力服務游客、靈活疏導交通為主旨的“勞模創新工作室”。羅旦華以勞模工作室為陣地,以摩托車巡防為觸角,探索山區道路管理模式。

  為強化旅游交通智能化建設,羅旦華助推大數據應用,與高德地圖建立了路況聯動機制,創建了一套遠端、中端、近端為引導的“三端分流管控法”。同時強化宣傳引導,及時將景區沿線的路況信息、天氣狀況和安全提示推送至廣大游客手中。

  實施科學管理辦法后,這條旅游道路的交通事故下降近四成,旅游高峰期堵車現象也得到有效緩解,從而成為全區“安全文明示范道路”。目前,武隆旅游交通管理工作達到全國領先水平,意大利、廣東、山東、甘肅等多個國內外警務部門前往考察。

  戰“疫”沖在第一線

  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羅旦華第一時間前往一線,在車流量最大的G65包茂高速武隆下道口成立全區唯一的“疫情防控交通檢查黨員先鋒突擊隊”,對來往車輛、人員開展疫情監測等工作。2個月他未休息一天,共檢測車輛2萬余台次,檢測人員4萬余人次,無一例漏檢漏查情況發生。

  從警12年,羅旦華先后榮獲“全國優秀人民警察”“中國好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稱號。面對榮譽,他說,榮譽是肯定亦是鞭策,往后將牢記“四句十六字”總要求,以隻爭朝夕的拼勁、以不負韶華的責任感,繼續並長期堅守摩托車巡邏這一崗位,護航每一名群眾和每一輛車的安全出行。

  潘鋒 代曉容 圖片由武隆區公安局交巡警支隊提供

(責編:陳易、張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