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4億多“非網民”點亮網絡之光

劉懷丕

2021年02月07日08:02  來源:新華網
 

  網上叫車、手機點餐、移動支付、掌上醫療、遠程教學……不知不覺中,互聯網已滲透到社會的角角落落,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日前,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手機網民規模達9.86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0.4%。

  近10億,一個龐大的數字,由此可見中國互聯網發展速度之快,普及率之高。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接近10億網民的龐大數據背后,還有4億多人不在網上。這意味著,在日常生活、話語交流、利益表達極為仰仗互聯網的當下,有4億多“非網民”難以充分享受智能化的服務體驗,甚至有可能因為無網“寸步難行”。

  這4億多人遠離網絡世界,既有網絡設施滯后、終端設備不足、年齡因素等客觀條件限制,也有一些人排斥網絡、不願學習等主觀原因存在。然而,互聯網給現代社會帶來的不僅是“便”與“不便”的差別,更關系到教育公平、文化普惠、社會正義的獲得感與幸福感。因此,創造條件把更多人“擺渡”到網絡時代,是提升社會文明水平與進程的需要。

  為更多“非網民”點亮網絡之光,一方面需要繼續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也要提升使用網絡技術的軟件服務。多一點人文關懷,提升非網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和數字技術的使用技能,開發更多智能化、人性化適老產品。同時,也要避免所有事情都網上辦,可對老年人提供代辦服務等方式,公共服務要堅持傳統方式與智能服務創新並行,讓非網民群體共享數字時代紅利。

  有人曾經將網絡比作是看世界的窗口和望遠鏡。希望更多人可以借助互聯網,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責編:蓋純、張祎)

本網專稿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挂壁路”“盤山路”。…【詳細】

原創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原創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

原創

圖片新聞

  •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重慶黔江:“挂壁...
  • 先睹為快 智博會上有這些“黑科技”先睹為快 智博會...
  • 重慶力爭年內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1萬輛以上重慶力爭年內推廣...
  • 花溪街道自制車貼 倡導文明駕駛花溪街道自制車貼...
  • 銅梁:蓮藕產業連成線 鄉村富起“一大片”銅梁:蓮藕產業連...
  • 劉寒同:17年堅守漁政執法崗 守好母親河劉寒同:17年堅...
  • 萬開雲同城化發展駛入“快車道”萬開雲同城化發展...
  • 唐貞觀時期墊江縣令王才墓志銘被發現唐貞觀時期墊江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