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盛古鎮一瞥。巴南區文旅委供圖
我去過很多古鎮,沒見過深藏在山峰峽谷之間,稍遠稍高處有古堡古寨守著、稍近稍低處有碉樓柵門護著,因而俗稱“峰門場”“封門場”的古鎮﹔也沒見過既是要隘關險又是“一腳踏三縣”的通衢之地、素有“長江第一旱碼頭”之稱的古鎮﹔更沒見過一座座始建於宋代、巧奪天工的建筑直到今天還保存得這樣完好的古鎮。
直到去了巴南區豐盛古鎮。
豐盛場歷來是巴南通往南川、涪陵的交通要道,“豐盛”之名至清末便確定下來。古鎮四周山坡河谷嵯峨險峻,山嶺都形似金龜,組合成“九龜尋母”的奇異畫面,而那母龜嘴邊就叼著長方形的豐盛場鎮。境內有60多處地下溶洞群,山澗終年泉聲如琴,間歇泉、出魚洞、紫雲響石以及覆蓋坡谷的上百畝深秋如血的楓葉林,小心翼翼地滋潤、圍護著一方山水中的這顆明珠。
古鎮晨曦。馮亞宏 攝
祖先留下來的這一片奇特的建筑好豐盛。古豐盛場似一座小城,至今保存了大片較完好的明清時代的各類宮、殿、堂、院、樓、街、巷、店、鋪、民宅等建筑。首尾相連的福壽街、十字街、半邊街、江西街、壽字街、長寧街串連起這座古鎮,隨便走進一條街,就夠你一路大飽眼福。
老街兩側均為2至3層全木質穿斗結構的店鋪。石板街蜿蜒曲折,連著座座豪宅大院和民居木樓。街上青磚黛瓦、榫卯木結構、雕花木窗的明清建筑比比皆是。街后院落多為青磚黑瓦四合院,三樓或兩樓一底,其檐額、堂額、門窗等飾以各種圖案,具有典型的徽派風格,大戶人家還有護院碉樓,每個院落自成一體,別有洞天。石板街臨街店鋪全為兩層樓,上層住人,下層作店,清一色的木板牆、木板門。
十字街由東西向和南北向的兩條街交匯延伸而建,是古鎮最繁華的商業街。除常見的日雜店、百貨店、旅店、食店外,原始的頗具民間特色的店鋪和手工作坊更引人注目,如手工制秤、手工彈棉花、扎高粱穗掃帚、中草藥店、老式轉椅的理發店、制作各類地方美食的作坊等。順便瞟一眼古民居,還能見到許多古式雕花用具擺設。
這裡的地方特產、傳統美食同樣豐盛,煙熏豆腐干、香烤臘肉、秘制米花糖、手磨豆花、手工小面、現榨核桃花生佔,以及據說是當年過往趕馬人必食的陳壇老酒、瓮水咸菜、急火黃豆等等。用牙簽戳著一路嘗過去,也就有個七分飽了。在一面牆壁上寫著偌大一個“壽”字的壽字街,也開有多家茶社、飯館,除了游客還有許多本地居民在品茶、吃飯。在一家豆花店裡,幾位中老年人正在用餐,桌上每人一碗豆花、一小碟蘸料、一杯白酒、一碗毛干飯。一問,才知這是專為鎮上老人開的“五元豆花店”——豆花5元,酒自帶,白米飯管夠。一位老者咂一口酒,笑著說:天天如此,吃飽喝足為好,滿夠了、滿夠了。看來這鎮上人不光深知豐盛年月也明白細水長流勤儉度日的道理,還熟諳這清淡飲食有利於長壽的奧秘呢。
確實,豐盛是著名的“長壽鎮”,90多歲的老人中,還有不少人能挑肥、鋤地、務農、經商,身體硬朗得很。我想:這歷史留存的古鎮,環境孕育的古鎮,給予人的生命空間都這樣豐盛,難怪這鎮上的人們都說知足了。
豐盛碉樓。戴明泉 攝
景區簡介
豐盛古鎮位於巴南豐盛鎮,始建於北宋,興盛於明清,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因地處曾經的巴縣、涪陵、南川三地,素有“一腳踏三縣”的美稱。明朝末年到民國初期,豐盛是重慶通往貴州陸路交通的中轉站,是涪陵、南川、洛磧、木洞等周邊城鎮物資交流的集散地,為重要的商旅驛站,是當時巴縣最大的旱碼頭,擁有十全堂、禹王宮、仁壽茶館、古鎮硯池、墨海景觀工程等核心景點10余個。
豐盛古鎮因物產豐饒、商貿興盛而揚名,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4A級景區、重慶市歷史文化名鎮、重慶十大最美小鎮、重慶鄉村文明旅游示范鎮。
古鎮大戲。夏首安 攝
特色玩法
古鎮觀光:漫步豐盛古鎮,仿佛漫步於一場千年繁華的夢,寧靜悠閑,古朴祥和,隻有細細地品味,才能領略其特有的風採。其中,碉樓、雕花、外陽台是豐盛古鎮建筑的三個特點。興盛時期,豐盛古鎮共有20余座碉樓,現尚存15座,是重慶最大的清代碉樓群。
文化體驗:古鎮上共有8條老街,分別為江西街、半邊街、埡口街、十字街、書院街、長寧街、壽字街和公正街,老街高低曲折變化,多用條石鋪成,現今保存完好,並孕育了孝善文化,如四堂互映中的“四堂”包括百姓茶堂、夢想課堂、家庭廳堂和農家草堂,向游客傳遞著知勢明理、向上向前、孝善和諧、感恩惜福的思想。
美食品鑒:古鎮上的劉家四合胡豆,是精挑細選的大顆粒胡豆,採用柴灶大鍋炕花椒、海椒等傳統工藝,經七道工序制作而成,是極富盛名的特色小吃﹔豐盛煙熏豆干,距今已有百余年歷史,其原材料是豐盛鎮所產的優質黃豆,具有外酥裡嫩、色香味俱佳等特色。
十全堂。馮亞宏 攝
路線推介
自駕:內環快速—盤龍立交—慈母山隧道—G50沿江高速—豐盛互通下道—豐盛古鎮。
公交:四公裡樞紐站—D005路公交—木洞車站—(換乘)923路公交—豐盛古鎮。
重慶日報記者 韓毅 向求緯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挂壁路”“盤山路”。…【詳細】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