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車管所。南岸警方供圖
人民網重慶6月4日電 “以前完成一次審車,至少需要2個小時,甚至是半天的時間,現在40分鐘就搞定了,為這個效率點贊。”近日,在重慶市南岸區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隊車管所(以下簡稱“南岸車管所”),市民李先生為高效的審車體驗豎起了大拇指。
自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活動開展以來,南岸區公安分局努力踐行為民服務宗旨,在全局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不斷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自今年4月開始,南岸車管所試點了“快審車”警用小工具。這款小工具通過算法提取、解析、記錄、比對,可以自動識別車牌、車標、車架號、三腳架、安全帶、行駛証、保單、工位視頻照片等要素,將以前變人工審核為智能檢驗,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確度,也縮短了市民的等待時間。
南岸車管所為何要試點“快審車”?事情得從兩年前說起。南岸車管所所長蔣輝介紹,從2017年遠程審車開始,他們在日常工作和老百姓的反饋中發現,現行的審車模式導致“慢與煩”的問題普遍存在。
審車為何慢、為何煩?參加過車輛年審的廣大車主也會發現,目前很多地方的審車的流程是:車主到車管所或檢測企業提交申請→車輛上線採集相關數據→數據上傳至車管所管理平台審車崗→先行發放檢測合格標識(即:先發標、后審核)→平台台審車崗人工審核→結果反饋車主(審核結束)。根據警方提供的數據,以南岸區為例,全區共有1個車管所、8家檢測企業,每天平均上傳800輛審車數據,審車崗6名民警、輔警,每天人均133輛,即使24小時不眠不休,至少要達到每小時5輛才能完成任務,以正常8小時工作制,則必須每小時審核16輛以上,工作量大、弊端多。
然而,慢與煩的事實不僅止於此,由於人工審核的各種不確定性,還會將流程進一步拖慢。“前端收集的車輛、車主相關數據上傳至車管所管理平台,民警、輔警通過肉眼逐一對圖片、視頻、文字等信息進行審看,平均一輛車要花費5分鐘以上,待流程走完再反饋前端,至少消耗1小時以上,再加上其他手續,以非營運小汽車為例,審完一輛車一般需要2小時甚至半天,所以,耗費時間長、車主等待久。”蔣輝說。
同時,人工審核存在各自理解、把關標准差異性、數據上傳不規范、不清晰等問題,容易造成審核誤差大、錯漏多。現行的“先發標、后審核”模式,車主可以在拿到合格標識后就離開,但若最終反饋結果是審核不合格,車主又必須回來重審,造成來回跑、反復跑。蔣輝介紹,在人工審核模式下,南岸區每月至少有20輛車左右需要召回重申,經常引發群眾抱怨投訴。
問題找到了,怎麼破解才既讓老百姓滿意、又能解放警力?南岸車管所針對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在大量調研的基礎上,研發“快審車”小工具,針對“慢”的弊端靶向施策、精准破題,讓來審車的群眾不再“煩”。
據南岸車管所民警龔麗萍介紹,“快審車”系統可以對所有上傳數據進行算法提取、解析、記錄、比對,自動識別車牌、車標、車架號、三腳架、安全帶、行駛証、保單、工位視頻照片等要素,大大減輕審核人員工作量,降低人工誤判幾率。“平均一輛車的管理平台審核時間僅需1分鐘,較過去節約80%以上,非營運小型車輛的審車時間從2小時甚至半天縮短至40分鐘。”
“這個系統還具有電子接口數據對比功能,可以從相關職能部門直接聯通共享數據,減少中轉過程。如車輛保單審核,直接將保險數據從保監會系統接入比對,無需打印保單拍照上傳,從源頭避免忘記打印、打印拍照不清晰等問題,實現了‘零重審’,現審現過、立等可取,老百姓在也不用來回跑、反復跑了。”龔麗萍說。
龔麗萍介紹,在解決審車中的老大難問題--可疑車輛的審核方面,該系統可以對改裝車、私自偽造、變造車架號等問題車輛實時提醒預警,然后將審核從自動轉入人工復核流程,極大提高了對這類問題車輛的發現率。據了解,該系統的預警准確率超過99%。
“通過這一系統的應用,我們還極大的解放了警力,這些解放出來的警力可以將更多時間運用到重要車型的檢查中,更好地為老百姓的出行安全護航。”蔣輝說。據介紹,由於系統判定准確率達90%、審核通過率達95%,僅有5%的數據需要人工復核,審車崗民警、輔警人數從6人減少至2人,節省警力65%以上、可投入更多崗位為群眾服務,且大大降低了涉案車輛“漏網”風險。
據了解,自今年4月南岸區分局“快審車”小工具上線試用以來,僅短短2個月時間,累計審車21489輛,同比上升41%。
南岸區公安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充分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讓“快審車”小工具在應用中自我學習、自我完善、升級換代,力爭全市乃至全國推廣,不斷深化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活動成果,努力為群眾辦實事,在實踐中檢驗活動的質效,讓更多群眾享受到“科技創新、警務改革”的紅利。(劉政寧、羅建維)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挂壁路”“盤山路”。…【詳細】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