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力量推動重慶旅游市場加快復蘇?
記者實地探訪重慶“一日團”為你揭秘
李子壩軌道站
磁器口 本組圖片由記者 唐小堞 攝
長江索道、洪崖洞、李子壩軌道站、磁器口……自從重慶旅游走紅后,這些景點紛紛人氣飆升,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游客前去打卡。隨著疫情趨緩,重慶旅游市場也逐步恢復了往日的活力。今年端午節,重慶再次成為熱門旅游目的地,位居全國熱門旅游城市榜單第五位。
端午假期第一天,記者跟隨“一日團”走訪了重慶熱門景點,實地探訪了重慶旅游市場恢復,以及景區現場客流、消費等情況。從走訪情況來看,重慶端午假期客流復蘇明顯,熱門景區人氣普遍較高,但從旅游消費來看,仍有諸多提升空間。
熱門景點人氣旺 晚到十分鐘可能多排一小時
“今年五一節,這裡光是排隊就要排四個小時。端午節沒有五一節人那麼多,但如果晚到十分鐘,可能就會多排隊一小時。”在位於渝中區新華路的長江索道景區,導游小蔡向團隊游客們說道。
在過去,長江索道只是市民往返兩岸的交通工具,單程隻需要4分鐘,往返時間也不過8分鐘。隨著這一交通工具成為游客欣賞兩江景色的熱門方式,排隊時間往往以小時計算,已經普遍超過乘坐時間。由於出發較早,團隊8點前就已經到達景區。出發時,前面幾乎沒有人排隊,而返程時,已經出現了排隊等候的現象。
小蔡告訴記者,自從重慶在網絡上走紅,現在無論是長江索道,還是李子壩軌道站、洪崖洞,每逢節假日這些景點都免不了人山人海。“排隊是正常的,但團隊游必須要減少排隊時間,這樣才能在有限時間裡,帶大家走更多景點。”除了乘坐長江索道,接下來導游小蔡還帶著大家前往了李子壩軌道站、山城巷、上清寺大禮堂。而下午的行程更為緊湊,包括白公館、渣滓洞、磁器口和洪崖洞。除了行程最后結束的洪崖洞,期間停留景點的時間不超過一個半小時,像山城巷這樣可以更深度游覽的步道,停留時間隻有近30分鐘。
“確實每個景點停留的時間比較短,每個景點的人也很多。但畢竟‘網紅’城市嘛,可以理解。”來自廣西南寧的劉春華告訴記者,這是她第一次來到重慶,最期待的景點就是李子壩軌道站和洪崖洞。“這次來了之后,我已經萌生了再來一次的想法,希望之后可以深度游,在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多停留一下。”
客流復蘇明顯
旅游消費水平有提升空間
數據顯示,端午節期間,重慶市A級旅游景區共接待游客638萬人次,分別較2020年、2019年同比增長139.8%和1.6%。這意味著,重慶端午旅游市場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並且有小幅增長。
那麼,重慶熱門景點的旅游客群、消費等方面又有哪些特點呢?在跟隨“一日團”游覽的過程中,記者發現,李子壩軌道站、山城巷、磁器口、洪崖洞等景點客流量較高,年齡層更加豐富。其中山城巷、磁器口、洪崖洞更能吸引游客消費,主要集中在餐飲、伴手禮、休閑體驗等方面。而白公館、渣滓洞這樣的紅色景點則以家庭、團隊游客為主,大家更傾向於參觀,在此購買伴手禮的游客比例較少。
以“一日團”為例,該團共有16位游客,旅游消費整體水平偏低。從報團費用來看,網上參團費用較低,最低可至38元一位,門店報團游客則為80元一位,其他消費主要來源於餐飲、部分景區門票,以及麻花、牛肉干、豆干等購買特產的花費。根據觀察,平均一個家庭購買土特產的開支大約在200元到300元,此外,還有部分游客選擇不購買土特產。
如果將所有自費景點項目(WFC觀景台100元/人、長江索道往返30元/人、兩江游輪158元/人)計入在內,按照80元一位的報團標准,再加上中午團餐35元、單人購買200元土特產,總體花費為603元。如果游客在網上報團,並且不購買土特產,總體消費預計更低。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市內大團的“一日團”之所以消費偏低,主要有幾個方面原因:一是“一日團”囊括了市內多個經典景點,單個景點停留時間較短,未能給游客深度體驗的時間,消費較少﹔二是參與此類“一日團”的游客大多看重實惠,自身旅游消費意願並不是那麼強烈﹔三是當前市場上提供給游客的旅游特產、體驗項目等依然有待提升,還需要進一步圍繞品質、創意、服務等方面下功夫。
“‘一日團’只是旅游市場中的一部分,報團費用沒有將門票、住宿、餐飲等計入在內,主要是車費、導游講解費。如果是精品游、深度游,無論報團費用,還是住宿、餐飲、特產消費等,其消費水平都會與大團一日游有較大差距。”該人士說道。
文旅市場涌現新特點
重慶應如何把握機遇
來自市文旅委的數據顯示,今年端午節假期,5A級景區、都市游、紅色旅游都受到了歡迎。如,洪崖洞民俗風貌區接待游客15.2萬人次,磁器口古鎮景區接待游客10.5萬人次,均擁有較高人氣。根據飛豬發布的報告,今年端午出游近7成是90后、00后,端午旅游預訂量增速最快。除了周邊游需求較高,還涌現出游輪劇本殺、“火星營地”等小眾沉浸式體驗,以及夜游、紅色旅游等新亮點。
在這一背景下,重慶應如何把握機遇呢?中國旅游研究院長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專家、重慶市旅游經濟發展高級顧問羅茲柏教授告訴記者:“今年端午小長假受到時間較短、部分地區疫情出現反彈等制約,重慶旅游客流量依然能達到2019年同期水平,這已經是一個不錯的成績,証明旅游市場復蘇是明顯的。經過多年發展,重慶旅游消費水平已經得到了提升,不過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羅教授建議,首先從旅游產品來看,針對端午、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各景區應結合自身特點,將傳統文化的體驗活動融入其中,注重文化內涵開發,並延伸至旅游特產、文創產品、餐飲等板塊,目前這一塊開發力度依然不夠﹔第二,重慶旅游市場需要進一步提升旅游產品品質,做好客群分層,根據不同客群需求提供相應產品﹔第三,重視年輕游客需求,當前90后、95后、00后的旅游喜好已經與60后、70后、80后有較大差異,可以圍繞娛樂休閑、演藝、餐飲等方面,提升時尚度、參與感,豐富旅游產品類型。
此外,對於旅游體驗如何改善,一位行業人士建議:“首先,重慶應抓住高端游客的需求,在酒店的建設開發上提檔升級,將酒店往深度、精品、主題化的方向打造。其次,重慶可以開發更多的夜間旅游項目,除了傳統的餐飲消費外,增加更多旅游衍生的體驗形式,更多夜間旅游的玩法,打造獨特的夜間旅游IP等。”
對於伴手禮,重慶中旅集團總經理廖偉認為:“與前兩年相比,重慶在吃、玩、住等方面的旅游消費,已經有了明顯改善,但在買這一方面,由於旅游伴手禮依然集中在麻花、米花糖等美食上,包裝缺乏品質感、創意,不能完全滿足各地消費者送禮的需求。建議今后針對送禮需求,開發出集合性特產大禮包,並提升外包裝時尚度、美觀度﹔此外,還應該繼續挖掘各地特色文化,開發具有實用性和美觀的產品,讓更多重慶非遺文化被外地游客所接受。”記者 唐小堞(來源:重慶商報)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挂壁路”“盤山路”。…【詳細】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