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重庆2月29日电 近日,重庆市涪陵区青菜头鲜销及收购加工全面结束。
数据显示,收砍面积72.71万亩,总产量160.81万吨,比去年增长0.4%;销售总收入141681.29万元,较去年增加6153.79万元;外运鲜销54.05万吨,超额完成任务;收购加工105.23万吨,较去年增长1.38%;自食1.53万吨。
2000多个网点,提前5天完成收购
“今年涪陵区青菜头收购工作主要呈现天气助力、成熟上市早;价格波幅小、销售收入好;多网点收购、收砍进度快;多措施并举、防控工作实等四个特点。”涪陵区榨菜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受益于较好的天气,青菜头生长及膨大速度快于往年,鲜销早市青菜头11月中旬就上市销售,较往年提前7至10天上市,12月中旬就进入鲜销旺季,疫情对鲜销影响不大。
同时,今年各榨菜企业、榨菜股份合作社在立春前就大量收购,与往年相比提前了10天收购。
价格方面,今年青菜头销售价格高彽波动幅度小,平均价格在730元/吨左右,农民人均青菜头种植纯收入为1907.14元(按2018年末全区63.75万农业人口计),较上年人均增收95.24元。
收购方面,全区37家榨菜企业和197户榨菜股份合作社主动作为、各司其职,主动采取“价格承诺、分散设点、同价同步”等措施,先后设立收购网点2000多个,分散售菜人群,比往年提前5天完成收购。
多措并举筑牢疫情防线
“疫情防控方面,明确责任,采取多个部门和单位联动,通过严查严控、加强宣传培训、严格规程、疏堵结合、强化督查等措施,守牢了防线。”涪陵区榨菜办相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介绍,涪陵区各乡镇街道为疫情防控属地管理第一责任人,各榨菜企业及榨菜股份合作社为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人,切实加强青菜头收购加工和榨菜生产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凡处于居家隔离观察期的人员,禁止其参与青菜头收砍销售;各乡镇街道通过广播、专栏、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疫情形势、防控责任要求,并对参与收购的人员进行必要培训;所有进出收购场地车辆、人员必须做好登记和消毒,卖菜农户和收购人员必须佩戴口罩测体温。
同时,每个收购点建立收购台账,做到来路清楚明了,有序开展收购;与区外接壤的各有关乡镇街道,堵住区外来售菜车辆及人员进入,阻断外来疫情传播通道;各榨菜生产企业及榨菜股份合作社分散设点收购、分时分餐分食,疏散人群,最大限度避免人员聚集。
据了解,自1月29日涪陵区青菜头开秤收购以来,区农业农村委、榨菜办、市场监管局共组织16个督察组,对全区23个乡镇街道,41家榨菜生产企业及部分榨菜股份合作社、加工户进行了分片巡回检查。(刘政宁、黄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