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医院用于新冠肺炎治疗的2个中药医院制剂——藿朴透邪合剂、麻杏解毒合剂
科研:2个中药医院制剂获批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庆中医药在科研和技术开发上扛起了怎样的“责任担当”?
1月22日,在市科技局、市药监局、市卫健委支持下,重庆市中医院牵头紧急启动了“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救治中的研究与应用”项目。
全市20余名中医专家协同攻关,经过连续的熬更守夜的奋战,仅用8天时间,重庆首版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出炉。成功研制藿朴透邪合剂、麻杏解毒合剂2个中医药制剂,并通过审批,投入使用。
随后,24万余付中药被送往全市各地,4万人受益,576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中,中医药参与532人,治愈出院411人。
“我们是在前期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临床救治研究过程中,通过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参考国家和重庆的新冠肺炎诊疗防治方案,凝练形成的两项制剂。”王守富介绍,“藿朴透邪合剂”针对轻型无症状感染者,“麻杏解毒合剂”针对普通型邪热壅肺患者。
此外,市中医院还研究制作出包含八段锦视频、艾灸使用视频、心理康复音频等的“中医康复包”。这种通过动作、音乐、呼吸、穴位进行治疗,缩短了定点集中收治医院患者的治疗时间。
驰援:中医打出“十八般武艺”
中药药剂、中医保健操、五行音乐、穴位按摩、八段锦……在重庆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前线抗疫的战场上,中医同样打出“十八般武艺”。
43岁的王杰,是重庆市中医院肺病科副主任医师、重庆赴孝感支援队第一批队员、援助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队队长。
支援湖北医疗队员在孝感中心医院重症隔离区中西医结合查房
王杰表示,这次支援湖北的中医系统医护人员,来自全市28家中医医院,都是医院的业务骨干。他们根据国家和重庆市诊疗方案,结合孝感和武汉实际情况,制定了具有重庆特色、又适合当地的诊疗方案。
医院中药汤剂有七味汤、御新汤、发热初中期方等,患者中药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中药热奄包是药物外敷疗法的一种,通过奄包的热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利用其药效和温度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等作用。
除了汤剂和中药热奄包,中医医疗队还运用八段锦、五行音乐疗法等中医心理疏导治疗方法,深受患者欢迎。
在护士长熊恩平的带领下,刘芮佚和队友们一起运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热奄包、八段锦、音乐疗法等,来缓解和改善患者的情况。
支援湖北医疗队员在孝感中心医院重症隔离区中西医结合查房
对于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医也从未缺席。在孝感市中心医院重症隔离病房,市中医院急诊ICU主治中医师周玉玲根据中医辨证理念,把病人分为寒湿郁肺证、温热蕴肺证、湿毒郁肺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5个证型,并进行中医体质量化评分,辨证施治。
在她的治疗下,1例危重症、2例重症都转为轻症,治愈出院12例。周玉玲直言:“孝感,没白来!”
据了解,重庆中医系统支援湖北医疗队参与治疗确诊患者1900余人,治愈出院近1100人,其中,中医药参与治疗确诊患者1300余人,治愈出院近1000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