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重庆4月13日电 13日,城口县河鱼乡,天气微冷。52岁的陈明祥坐在火炉旁,品尝着城口蜂蜜,盘算着今年山地鸡养殖如何更上一层楼。
2年前,这样不愁吃穿的生活在陈明祥心里只是个梦。那时,得了肺结核、外出务工四处碰壁的他,回乡准备了却残生。“是政府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让我在知天命的年纪实现了梦想!”陈明祥不停地重复这句话。
如今的陈明祥脸上布满笑容。王小玉 摄
主动脱贫 不给政府添麻烦
每天清晨,陈明祥都会看看家后院干净、宽敞的养鸡场。现在的他,对未来的工作、生活充满了期待。
但说起十几年前离开城口县外出打工的经历,陈明祥直摇头。
十多年的务工经历中,陈明祥做过挖煤工人,在海南割过胶。纵使忙得昏天黑地,一天也仅有7、8元收入。
长期不健康的工作环境,还让他染上了肺结核。无单位接收,他的经济条件每况愈下。折腾了十几年,没赚到钱不说,因为治病还把自己微薄的家底全掏空了。
2018年初,心灰意冷的陈明祥带着儿子回到故土。考虑到陈明祥既无存款,又无住房,当地政府帮他找了住所,在春节期间为其提供了500元慰问金,并启动低保程序,将其纳入建卡贫困户。而在低保补贴发放前的时间差中,当地政府为其发放了临时救助金,帮助陈明祥渡过难关。
同时,河鱼乡为陈明祥购买精准服务医疗保险,让他治病没了后顾之忧。
此时正值隆冬,陈明祥家中并无火盆,河鱼乡扶贫干部便申请为其购买取暖用具。得知此消息的陈明祥赶紧自掏腰包买了火盆。“我已经受了政府那么多恩惠,这点小事我能解决,不能给政府再添麻烦!”陈明祥道。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陈明祥的身体渐渐好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但一直接收政府补助也不是办法,我要靠自己双手赚钱。”他开始和河鱼乡政府一起,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脱贫。
陈明祥与村干部交流工作。谢佳洁 摄
政府帮扶 产业发展再接再厉
河鱼乡离城口县城区还有1个多小时车程,但崎岖的山路,偏远的地理位置,并没有磨灭大山深处河鱼乡村民脱贫的希望。“发展产业,才能让脱贫工作形成良性循环。”河鱼乡党委书记王浩说。
去年6月,陈明祥与河鱼乡政府一拍即合,开始学习山地鸡养殖技术。驻村工作队队员每季度为河鱼乡建卡贫困户培训一次,乡内网格员每日都会走访贫困户,收集并及时解答养殖问题。
在养殖过程中,政府几乎对前期投资、中期养殖、后期销售等流程进行全帮扶。鸡苗由村合作社供给,负责鸡苗购买、山鸡饲养的资金由对口帮扶河鱼乡的城口县人民武装部提供。
在销售环节,若村民能找到购买渠道,则自行交易;若村民销售有困难,则由村合作社按市场价购买山地鸡,再由村合作社帮忙销售。而无论山地鸡以何种方式售出,村民都可得补贴。
养殖山地鸡之初,陈明祥与其他贫困户还担心,政府的帮扶政策打消了他们的顾虑。刚尝试山地鸡养殖大半年的陈明祥,便卖出了200只鸡,收入6000元,尝到了甜头。今年春节刚过完,他便扩宽了自家养鸡场地,并在村里抢先预订了200只山地鸡,准备乘胜追击。
山地鸡养殖,只是陈明祥收入的来源之一。他还在河鱼乡政府的帮助下,担任护林员,每年又有6500元收入。
比外出务工翻了好几倍的年收入,和日益变好的生活质量,让陈明祥在短短半年时间里,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去年底,他主动向乡里申请脱贫。“我不能一直等、靠、要,现在我有信心把日子越过越好!”陈明祥说。
共同努力 让脱贫梦成为现实
这样涅槃重生的例子,在城口县每天都上演着。
城口县咸宜镇李坪村村民刘恒孝早年外出打工时患上肝硬化,为治病负债累累。回乡创业的他与当地政府一同努力,一步一步发展成“产业大户”,不仅自己摆脱贫困,还带动周边居民共同增收;
学成归来的大学生刘志令,用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发展山羊养殖、中药材种植产业,将贫穷的家庭带向小康,并用自己的事迹感染和鼓励周边在外务工的青壮年回乡发展。
嫁到左岚乡东风村 “大风山”的肖德菊,不惧条件艰苦,从“嫁妆一只羊”变成“电商领头羊”,其创业故事成为乡内一段佳话。
与此同时,东安镇仁河社区干部王字超放弃10万年薪,投身脱贫攻坚;高观镇东升村第一书记向伟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温暖人心;明通镇党委书记易国刚用尊重群众、尊重乡贤、尊重榜样、尊重能手的“四尊”方法畅通民意,激活脱贫动力。
在城口县干部与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城口县摸索出诸多脱贫方法。
目前,城口县依托产业扶贫,因地制宜发展城口山地鸡、中药材、中蜂等“七大扶贫产业”,并探索“贫困户+产业扶贫基地”“贫困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三类利益联结机制。
同时,全面推行“培训—就业—服务”工作新机制,利用生态扶贫、金融扶贫等方式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坚持不懈的脱贫工作,也让城口县结出了丰盛的果实。截至目前,全县已脱贫90个贫困村、11847户45719名贫困人口,剩余未脱贫人口219户76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42%。(刘政宁、谢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