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代表团抵京 他们将把这些建议带上两会

2020年05月20日14:31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人民网重庆5月20日电(陈琦、刘敏)5月20日上午11时10分,随着CA4137航班安全降落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重庆代表团顺利抵京。今年全国两会上,在渝全国人大代表们将提交哪些建议?在他们出发前,记者对几位在渝全国人大代表进行了采访。

  全国人大代表李延萍: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好转,重庆市内各大医院就诊患者开始逐步恢复,为不让患者“打堆聚集”,从3月份开始,重庆市中医院创新开设夜门诊,将白天就诊患者有效实施分流。

  夜门诊的开设,也让在渝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中医院副院长李延萍最近一个多月的工作时间有了变化,有时夜门诊下班回家已是晚上10点左右。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李延萍受命担任重庆市疫情防控中医药科技攻关专家指导组组长、市级中医救治专家顾问组成员,她牵头组织科研团队,整合全市中医与中药、科研与临床有关单位专家,由市中医院牵头联合承担了“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救治中的研究与应用”等5项科技应急攻关项目,提出的中医药防治建议方案,研究成果被纳入重庆中医药诊疗推荐方案。

  在抗击疫情期间,李延萍带领团队成功研发用于新冠肺炎治疗的“藿朴透邪合剂”“麻杏解毒合剂”2个中药制剂并获批准;研究制作了中医康复包及无症状感染者和康复期核酸复阳者中医临床干预方案,制定的中药预防方已在全市使用24万余付。数据统计,在重庆新冠肺炎临床诊疗中,中医药参与率达到92.53%,中医药参与治愈出院患者484人,在患者救治方面取得非常好的成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给各行各业带来思考,也反映出我们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还存在着一些短板。”李延萍说,短板主要体现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整体硬件不足和专业人才不足上。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延萍准备提交关于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建议。

  李延萍认为,首先要在公共卫生领域进行供给侧改革,布局优质资源,减少不合理的设置。同时,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设施的投入,每个省(区、市)都应至少建立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符合防疫要求的省级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都要设立符合要求的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等。

  其次,公共卫生防疫专业人员也是明显不足的,她建议在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在部分高校设立独立的公共卫生学院,培养集预防、管理和应急于一体的综合人才。同时,加强公共卫生方面的国际合作,加大常态化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科技攻关力度,并加强抗疫有效中药方剂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中医药的更好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张杰:

  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设施统型及标准化,推动资源共享

  作为重庆轨道集团一名普通员工、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亲历者、产业工人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张杰的目光一直聚焦在促进重庆轨道交通发展、为基层工人谋福利上。

  去年全国两会上,张杰提交了“关于减少技术人才的流失,优化人才结构,尽快制定《城市轨道交通法》”“将轨道交通户外夜间作业纳入特殊工种”“关于开展跨座式单轨交通TOD发展策略专题研究”等建议,这些建议都得到了相应政府部门的回应。

  今年,张杰表示他将继续为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发声。

  “城市轨道交通因其准点、便捷、安全等特点,成为市民出行首选交通工具,对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张杰介绍,由于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制式较多,相应的设施设备种类也很多,存在因供应商自身原因无法生产等客观因素,从而导致无法配备相应部件而进行设备改造的问题,大大增加了运营维护成本。

  为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发展,节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张杰准备提交“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设施统型及标准化”建议,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增强线路之间设备部件互换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也可使城轨交通线路延伸工程的设备选型不再受限,进一步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资源共享。

  此外,张杰还计划提出“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人才管理以及增加夜班工作人员补贴”等方面的建议,为技术人员和普通夜班劳动者争取更多发展机会和相关权益。

  全国人大代表吴彦

  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过去的一年,吴彦很忙。作为重庆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总经理,她忙着建设中国柑橘城田园综合体,做好柑橘文章。作为在渝全国人大代表,她四处走访调研,关注传统农业如何创新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鼓与呼。

  去年全国两会上,吴彦提出了“关于持续支持田园综合体发展”“关于健全维护互联网安全的法律制度”“关于强化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关于垃圾分类教育从中小学抓起”等多条建议,得到各级政府部门重视。

  为倾听民意,2019年5月到10月,吴彦深入基层开展调研,通过走访农户、企业、科研院所,收集到一手数据和建议。

  “现代农业产业企业不仅仅需要的是埋头苦干,更重要的是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学习先进技术,更要学会科学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这样才能有效实现乡村振兴。”在吴彦看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依靠农业科技进步。

  今年全国两会上,吴彦准备提交关于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的建议。她认为,按照产业需求布局,加强科研院所、农业高校与涉农企业与农户之间联系与合作,建立共性技术平台,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加快农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这样才能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在长期与农户打交道的过程中,吴彦也意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果农技术成果推广离不开专业技能培训,而培训农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此,她建议加强农村基础科教文化建设,提升农户科学文化素养和技术水平,让农户们有能力适应农业新技术发展,从而让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在生产实践中转化,稳定实现增产增收。 

  全国人大代表王小万:

  加快长江重要支流航道建设,提升三峡库区绿色航运辐射能力

  在渝全国人大代表王小万是重庆市嘉陵江航道管理处北碚航道站站长,他维护嘉陵江航道30多年来,每年有一半时间都是在船上,他维护的航段是嘉陵江航行风险最大、养护难度最大的航道之一。

  “通航条件直接关系着航道经济效益,也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关键。”王小万介绍,在枯水期,嘉陵江部分航段的水位不到1米,成为了航运的“肠梗阻”,而通过调研,他得知,虽然嘉陵江、乌江近年来一直在完善航运通道建设,但是仍然存在通航条件不佳航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长江航道经济效益发挥。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王小万准备提交“关于加快长江重要支流航道建设,提升三峡库区绿色航运辐射能力”方面的建议。王小万建议,通过加快三峡库区长江重要支流航道建设,提升支流航道等级,让支流航道与长江干流全面接轨,打通通江达海“最后一公里”。同时,在通航能力提高后,还要推进支流航道由“通”变“畅”,让船从“走得了”转为“走得快”,依托绿色航运体系,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责编:盖纯、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