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共建 信息共享

川渝携手共同防灾联动应急

2020年05月20日12:38  来源:重庆日报网
 

  嘉宾

冉进红 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段毅君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

李颖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教授

  核心提示

  重庆与四川山水相连,也面临共同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威胁。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双方应携手加强共同灾害防治与应急救援合作。

  5月19日,重庆日报邀请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冉进红,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段毅君,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教授李颖共同就此话题展开探讨。

  主持记者 陈波 崔曜

  机制共建

  防治共性自然灾害

  重庆日报:重庆与四川面临哪些共性自然灾害,双方需要共建哪些长效合作机制?

  李颖:川渝地区关联度较高的主要是洪水、森林火灾、地震等灾害风险。

  比如长江、嘉陵江流域,四川与重庆处于上下游关系。以嘉陵江为例,该水系是两大暴雨中心,常年受到洪水的威胁和侵袭,对于两地而言,加强协作、科学调度就显得特别重要。

  森林防火方面,重庆西部、北部与四川交界处山脉交错、林地众多,相关工作均需加强协调联动,森林防火更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川渝两地早已建立了护林防火联防机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近年来,渝西片区与泸州、江津与泸州等都开展了多层面的护林联防工作,并签订了联防协议,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护林联防机制。

  重庆市辖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地带性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随高度变化呈现垂直分异特点。林区与旅游景区、度假避暑区、高山风电场、高山高压输电线路、居民点交错分布,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就地震灾害而言,与四川相比,重庆地震发生强度和受影响程度虽不及四川,但仍然属于中强地震相对活跃地区。1984年以来,重庆共发生4.0级以上地震65次,其中1989年至2017年共发生5.0级以上地震6次。

  冉进红:正是因为川渝两地地域水域相连,共建长效的灾害防治机制显得尤为迫切。

  此外,两地正携手加强川渝地区气象灾害防御协作,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智慧气象体系等10个领域开展合作,并签署《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气象合作协议》。

  大家都知道,气象信息是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按照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气象在保障生命安全方面的作用和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推进城乡融合一体化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加强重大灾害性天气联防联控,建立健全地空协同、跨区协作人影指挥作业机制。共同加强生态气象监测评估,建立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气象联防保障机制等。

  双方还将建立两地气象部门主要负责人共同召集、轮流主持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重大合作战略,确定全局性的重大合作事项。联合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气象保障规划》,争取纳入中国气象局(国家级)区域规划和川渝两地政府的规划发展纲要。

  信息共享

  加强隐患排查与应急联动

  重庆日报:针对川渝两地的共同灾害防治,双方该如何解决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段毅君:消除信息不对称,有一点挺重要的,就是四川与重庆要实现灾害信息共享。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信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时收集、传递、发布和共享信息,能够纾缓危机,降低危机的损害。更重要的是,一旦出现灾难和危机,信息沟通和交换可以保证当地政府作出及时和准确的决策。

  实践证明,信息共享确实为应急救援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四川汶川地震、芦山地震、西昌木里森林火灾发生时,重庆迅速抽调精干力量,出动应急直升机等重型装备赴灾害现场。

  从另一个角度讲,信息共享之前要做好隐患排查与预警,如此共享的信息才有价值。对此,川渝两地已联合开展长江流域地质灾害调查、勘察与评估,摸清了沿江沿线隐患点和风险源。两地水利水文部门也已联手加强汛期长江、嘉陵江流域雨情水情预警。

  四川重庆地域交接地市(区县),携手应对跨界水域、森林、地质等共同存在的安全风险,应在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演练、应急培训等方面开展紧密的交流合作。

  冉进红:两地灾害信息共享,应侧重于加强成渝地区灾害性天气和极端气候事件预报预警,加快建设精准靶向发布的智能化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立覆盖全面、信息准确、传递畅通的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

  除了信息共享,还应推进应急资源共享,也就是在应急队伍、物资、装备建设等方面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共用。此外,双方还可以在应急培训、专家人才培养、应急产业发展、人才交流互动等方面拓展合作空间。

  深化合作

  携手探索应急管理一体化

  重庆日报:3月25日,重庆市潼南区应急管理局、四川省遂宁市应急管理局正式签订《关于推动遂潼应急管理一体化发展协议》。潼南和遂宁迈出的这一步,对川渝其他地市(区县)有何借鉴意义?

  冉进红:潼南与遂宁一衣带水,两地历史同脉、文化同源、地理同域、经济同体。近年来,随着天然气勘探捷报频传、经探明发现两地所辖区域天然气储量达4363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3054亿立方米,是国内最大的单个单层整装天然气田,而两地沿界有油气井100余口,天然气管道200余公里、输水管道60余公里,部分井站、管线都是跨界运行,容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需要两地密切配合,联合处置。

  为有效应对区域间天然气泄漏、燃烧、爆炸等突发事件,把事故灾难损失降到最低点,两地之间急需加强应急处置联合行动协作,形成联合处置机制,整合应急救援队伍。在应急管理一体化这个问题上,两地都有迫切的需求。

  段毅君:刚才已谈到,川渝两地在自然灾害防治工作领域的合作已有一定基础。在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部署大背景下,两地的合作会更进一步。除了面上领域的拓宽,还要有点上合作的深入。比如,潼南与遂宁携手探索应急管理一体化建设,就是机构改革后,两地深入应急管理领域合作的很好尝试。

  根据协议,今后双方将在建立联席会商制度、联合演练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应急联动响应机制、资源共享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加强合作。这五个方面几乎包括了应急管理的方方面面,其中,联席会商与联合演练两大制度做了不少开创性工作,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按照联席会商与联合演练两大制度要求,潼南与遂宁联动研究研判区域面临的重点风险,联动开展跨区域协作应急演练;按照信息通报制度要求,两地将加强对可能影响本市(区)及合作市(区)的较大及以上突发事件或重点人群的趋势会商和风险研判;对发生在本市(区)内并可能影响合作市(区)的较大及以上或重点人群加强舆情共享;加强森林火灾、雨情、汛情、水情、地震、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信息共享。

  李颖:由于潼南与遂宁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需要完善的政策法规来保障双方的合作。

  我建议,两地在修订应急事件应对相关法律法规时,有必要增加区域联动有关内容。在编制和修订各类应急预案中,将毗邻地区应急联动纳入预案内容,实化细化具体措施,并作为区域间应急管理合作有约束力的制度性文件。

  接下来,潼南与遂宁两地可共同谋划实施一批引领性、带动性、标志性的重大政策,对议定的五个方面的事项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促进两地区域自然灾害信息、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应急物资、救援专家、救援队伍、救援装备等资源合作共享。

  (本组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责编:陈易、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