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美"为农设计"毕业创作接地气 展览搬到地里

2020年06月05日07:49  来源:重庆晨报网
 

  川美“为农设计”毕业创作接地气,把展览搬到地里,让村民当观众

  春夏秋三季是摊位,冬季变仓库 老乡,这样搞要得不?

展览现场

三河村萤火谷农场

讨论作品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高科 摄

  麻绳就是挂画线,田间地头就是展览现场,生活劳作在这里的村民就是观众……3日下午,一场与众不同的展览开幕式,在三河村的农田边开展,作为“重庆艺术大市场·‘开放的六月’——四川美术学院云端艺术游”的线下展览之一,川美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为农设计·在地改变——三河村生产环境设计毕业作品进村展”在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举行,毕业生们带着他们的毕业设计回到了现场,与村民们进行了交流。

  作品根据环境在地创作

  三河村农田旁的一块空地上,一顶大的移动帐篷拉开,牵上麻绳,川美毕业生们的设计作品就这样展示出来,放眼望去,不远处就是他们设计的原型所在地。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现场展出的主要有四组作品,包括《乡村集市模式设计实验——可变式集市设计》《为农设计——辣椒生产基地环境设计》《生态农业食·物链——采摘长廊环境设计》和《觅·光——重庆市三河村萤火虫科普基地环境设计》。这些作品都是根据三河村的实际环境进行的在地创作。仔细看每一件作品,你会发现毕业生们的作品,从选址到设计都更加贴合实际,比如《可变集市设计》,毕业生就考虑到了乡村农忙与农闲季节的差别;《采摘长廊环境设计》,毕业生还考虑到了从采摘到存储到加工的整个环节。

  春夏秋可以变身的集市

  “其实这次设计,要求我们从实践落地的角度出发,比我们以前经常做的那种天马行空的设计还要难一些。”《乡村集市模式设计实验——可变式集市设计》的创作毕业生之一李国瑞告诉记者,为了完成创作,更多地考虑设计如何为三河村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他们不仅要来现场收集资料,和村民们沟通,和农业技术人员沟通,了解相关的农业生产要求,还通过航拍采集数据、用木结构搭建模型:“我在创作过程中,就了解到在春季、夏季、秋季农产品相对较多,冬季较少,同时耕地因处于山地之中,也特别的珍贵,所以我设计的集市就是一个可变空间,春夏秋三季可以变身集市,冬季可以变身仓库存储。”

  让设计介入乡村振兴

  “原来农业生产也可以这么美!”“设计是很好,我们想了解一下,如何能落地呢?”展览现场,相关人士和村民也就设计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川美的师生们一一进行了解答。“目前很多关于乡村的设计,大多从农业观光和乡村旅游等第三产业的角度出发,而我们认为农业本身的发展才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乡村重新焕发活力的源动力。”谈到此次毕业创作,川美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副院长、环境设计系主任黄红春说:“川美建环学院近年来持续关注设计介入乡村振兴,今年我院的毕业设计主题是‘在地的改变’,此次展出的作品主要围绕如何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如何结合当前新型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空间的适应性,真正做到为农民生产而设计,为农业产业振兴而设计。”

  川美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毕设指导教师赵一舟介绍:“我们的毕业设计更多是鼓励学生们通过环境艺术的实验性设计探索新农业、新乡建、新发展下的可能设计模式与示范推广机制,培养学生以农业生产为切入点,关注国家战略、地方建设和未来发展的设计责任感;疫情期间毕业生们也没有间断创作,我们通过多种线上教学模式进行设计探讨,回校后,大家又马上来到现场补充资料、完善设计,最终完成了系列毕业作品。”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孔令强

(责编:陈易、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