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深山“皮夹沟” 崛起一座城

2021年02月19日08:37  来源:重庆日报网
 

万州区龙驹镇繁华初显。 重报集团三峡分社记者 巨建兵 摄/视觉重庆

龙驹镇猕猴桃种植基地。 受访者供图

芦花鸡已成龙驹镇的支柱产业。重报集团三峡分社记者 巨建兵 摄/视觉重庆

  立春,傍晚。

  群峰叠嶂之中,万州龙驹镇的大街上仍显热闹,店铺闪烁的霓虹灯,商家揽客的热情,居民区升腾起的炊烟,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边城夜景图。

  龙驹镇是脱贫攻坚中重庆确立的十八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一个长期以穷出名的偏远小镇,如今繁华初显,场镇人口达2.6万余人。

  春寒料峭,记者走进龙驹镇,从它浓浓的烟火味中感受它的改变。

  融合城乡

  14个村(居)通了沥青公路

  龙驹镇向东村,硬化升级后的潘王路在山间蜿蜒盘旋,犹如一条灰白的飘带,将散落在山林里的民居串连起来。这条路长8.1公里,连接到场镇,方便了村民,带动了产业。

  作为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中人口最多的乡镇,交通改善是龙驹镇脱贫攻坚的重大战果之一。

  在渝东北三峡库区,有着众多类似 “两山夹一沟”的地形,人们见惯不惊,爱叫这种地方为“皮夹沟”。地处万州、云阳、湖北利川交界处的龙驹镇,也处于一个大大的“皮夹沟”里。这样的地方往往有一个共性:行路难是制约其发展的“拦路虎”。

  交通落后,自然也曾是造成龙驹镇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镇干部向晖回忆,她几年前到龙驹工作时,各村大多还是碎石路和烂泥路,只有四驱越野车和皮卡车能开进去。第一次下村,由于道路窄弯多,凹凸不平,她被颠得披头散发,笑称“做了一回摇滚歌手”。

  脱贫攻坚打响后,改善交通条件,自然成了龙驹镇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

  在各级帮扶单位的支持下,近三年,龙驹交通状况显著改善:新建公路229.81公里,村社通畅率达到100%。一张外联内通的乡村公路网将全镇各村密织起来,惠及所有建卡贫困户。

  从2019年开始,龙驹镇启动了“四好农村路”升级改造,其中连接贯通14个村(居)出境干道拓展升级硬化成为沥青公路。

  路修好了,最高兴的还是村民。向东村李子产业大户冉建军兴奋地说:“没想到这么好的路也能修到我们皮夹沟!以后我们到场镇、到万州更便捷了,我要好好把特色种植搞起来!”

  “交通的改善,缩短了我们和城市的距离,畅通了物流,彰显了农村的优势,增添了我们发展的信心。”梧桐村村民程启高三兄弟都是村里的养猪大户,他去年出栏300头,收入50多万元。路修好了,他和兄弟们召开了几次“家庭会议”,准备在万州设立“土猪馆”销售点,在营销上下点功夫,力争创出自己的猪肉品牌。

  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提升,缩短了乡村与城市的差距,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龙驹镇的发展渐渐步入“快车道”。

  在医疗健康保障上,近几年龙驹镇医疗保障全覆盖,贫困户医保参保率均为100%,促成了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在龙驹镇设立了分院;在教育方面,辖区贫困家庭义务教育保障率达到100%;住房保障、农村危房改造及易地扶贫搬迁全覆盖;在文化方面,建立了全区乡镇的第一家电影院——龙驹电影院。

  产业兴城

  脱贫人员100%嵌入其中

  2月1日,龙驹镇梧桐村,贫困户张定美的芦花鸡基地里,鸡叫声响成一片,又有两百只鸡即将出栏了。

  今年46岁的张定美因外出务工时受伤,干不了重活儿,成了村里有名的贫困户。近两年,在当地党员干部的扶持下,他成了养鸡大户,摆脱了贫困,还被当地政府评为“脱贫先锋”。

  张定美饲养的芦花鸡,是龙驹镇在脱贫攻坚中发展起来的重要扶贫产业,它正在将“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致富”变为现实。

  龙驹镇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产业曾是一片空白。脱贫攻坚打响后,梧桐村第一书记白新亮带领党员干部,瞄准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畜产品、原产于山东汶上县的芦花鸡。

  2017年,作为鲁渝东西部产业扶贫协作示范项目和龙驹镇十大脱贫攻坚重点项目,梧桐村正式引进了芦花鸡生态养殖,变化也就从那时悄然开始。

  首批鸡苗引进村,白新亮吃在村、住在村。他和村支书郎定高等几乎天天围绕鸡圈转,了解生产情况。

  探索很快有了回报:在龙驹镇实行原生态丛林散养的芦花鸡,肉质紧致鲜爽,很有市场,首批上市后,实现销售收入60余万元。村民们拿到整沓整沓的钱,高兴得合不拢嘴,激动的白新亮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2019年,龙驹镇销售成品鸡、鸡苗、鸡蛋和与丰都合作的“芦花椒椒鸡”,总产值上千万元。目前,龙驹引进龙头农业企业投资2500余万元,建成梧桐村良种繁育西南基地。

  龙驹镇目前每年可提供500万只鸡苗,年产值达4000万元。加上年产2500万枚“绿壳蛋”、20万只芦花山地散养鸡和“芦花椒椒鸡”等深加工项目,芦花鸡有望成长为当地首个产值上亿元的扶贫支柱产业。

  除了梧桐村的芦花鸡,还有龙溪村高山茶叶,向东村的百香果……基本上形成了村村有特色产业。

  龙驹镇党委副书记郭代伯介绍,该镇近年来新增伏淡季水果、中药材、花椒、茶叶等产业基地2.59万亩,达到了“3万亩经果林、10万头生态猪、500万只芦花鸡”的特色种养业规模。建成中药材初加工、百香果深加工、花椒深加工等扶贫车间5个、农产品加工车间5个,创建市级扶贫返乡创业示范园1个。当地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贫困户”的产业组织体系。芦花鸡初步构建起了“育种+成鸡+产蛋+加工+产品开发”的产业链。

  由于在发展特色产业中注重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龙驹镇的特色产业对贫困户参与、融入、协作带动覆盖率为100%。目前,全镇7800多名脱贫人员,均牢牢嵌入已成规模的产业体系中。

  “按我们的产业质量、规模,产业吸咐力,我们的脱贫人员嵌入这些产业链中,一般的风吹雨打,不会导致其返贫。”龙驹镇镇长丁时成信心满满。

  集镇成城

  场镇人口达2.6万余人

  每天早点7点半到8点半,是龙驹镇龙白路老王面馆最忙的时候,顾客经常排队。

  像老王一样,龙驹镇最近几年返乡创业的人不少。在龙驹场镇上,开设的早餐店如今有120余家,街上还有奶茶店、盲人按摩店和时尚的酒吧等,晚上12点以前仍有营业的串串香等夜宵店。

  抓住脱贫攻坚机遇,发挥好自己的优势,龙驹镇近几年大力发展边贸经济,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龙驹镇虽然地处渝鄂边界,却是万州的南大门,有着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对周边20余个乡镇有着辐射影响力。

  “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场镇这些年也得到快速发展。”丁时成介绍,龙驹镇大力发展边贸经济和现代物流,现在各类市场主体达到2464户,2020年新增377户,其中新增内资企业85家,市场日趋活跃。

  在该镇打造出的川鄂街汽摩销售、龙白路餐饮娱乐、永兴街建材家装、龙渠大道电器百货等特色商贸街区,本地土特产品、日用生活品、工艺保健品、旅游产品琳琅满目。

  目前,龙驹场镇常住人口已有2.6万余人,不少周边乡镇的居民们看好龙驹发展前景,选择了来这里安家、就业。昔日的冷清的小场镇,已经成长为人气旺盛的边贸之城。

  经过多年的精准扶贫和商贸发展,2020年龙驹镇地区生产总值约为11.6亿元,比3年前增长135%左右。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79万元,人均存款为3万余元。至2020年11月,全镇2344户7821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老百姓富了,我们打心眼里高兴。只有城乡互通融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成果才会得以巩固。”龙驹镇党委书记张凤政介绍,当地将抓住时机打造特色边贸重镇,发展边贸经济,加快推进万州区东南部区域中心城镇建设,尽快建成“东西扶贫产业协作园”和“龙驹镇小微加工园”,加强万州唯一的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十四五”期间尽快建成7个亿元村(居)、10个千万元组、20个以上百万元家庭农场,创建有机高效农业产业园20个、国家级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居)10个,将做好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深化、拓展转化。

  “乡村要振兴,关键要有自己的优势,要留得住人。”张凤政表示,龙驹镇接下来要规划好场镇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公共服务,不断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战果。

  专家访谈>>>

  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肖亚成:

  可持续是检验脱贫成效的“硬指标”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打好衔接“第一仗”?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肖亚成认为,将龙驹镇等重庆深度贫困乡镇作为观察脱贫攻坚的地方实践,剖析他们贫困过去到现在的华丽转身,对重庆扶贫工作“行稳致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土地贫瘠、基础落后、产业单一等,18个重庆深度贫困乡镇有它们的特殊性,也有着和其他贫困地区一样的共性。根据各自的特点、特色和实际情况,在脱贫攻坚中努力创新、探索,各地目前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绩,犹如战时红旗插上了攻克的高地。取得这些成绩,有三股重要力量的推动:党和政府的引领;人们群众的内生动力;当地蕴藏的发展潜力。

  脱贫攻坚的可持续,是检验脱贫成效的“硬指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确保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是扶贫战线当前最为重要的任务。中央设立过渡期,过渡期内继续落实“四个不摘”,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确保投入力度不减、帮扶队伍不撤。作出这样的决定,是有着深远意义的。

  从这点看,万州区龙驹镇在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乡村振兴项目时,将7000多名脱贫人员100%嵌入已成规模的特色产业中,让脱贫人员在后续发展中能经得起“风吹浪打”。这种粘带着乡土气息的“脱贫嵌入法”,无疑是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最接地气的探索。

  今年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我们要在可持续上发力,要以脱贫攻坚在产业、生态、组织、文化和人才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为基础,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推动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向农业农村倾斜,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要将教育、文化扶贫摆在重要的位置。一个地方的贫困,表面上看是经济问题,深层次上还有文化根源、观念习俗、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原因。要可持续发展,思想观念的转变最为重要,我们还得在这块上下大功夫。

  重报集团三峡分社记者 巨建兵 杨圣泉

(责编:陈易、张祎)

本网专稿

汽车行驶在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双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杨敏摄汽车行驶在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双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杨敏摄 重庆黔江:“挂壁公路”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黔江区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力度,在峡谷、沟壑、悬崖、绝壁上修建了一条条“挂壁路”“盘山路”。…【详细】

原创

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立秋后,重庆市垫江县45万亩水稻相继成熟,稻田到处可见收割机抢收粮食的场景。…【详细】

原创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  人民网重庆8月2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异地办事服务。 据了解,新上线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是为贯彻落实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详细】

原创

头图推荐

  • 智能产业集聚发展智能产业集聚发展
  • 9支车队角逐“最强车脑” 5支车队虚拟世界“过招”9支车队角逐“最强车脑” 5支车...
  • “挂壁公路”助力乡村振兴“挂壁公路”助力乡村振兴
  •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 重庆奥的斯的“智博效应” 工人减两成 产能翻一番重庆奥的斯的“智博效应” 工人减...
  • 智慧社区 为市民生活增添便利与惊喜智慧社区 为市民生活增添便利与惊...

图片新闻

  • 重庆黔江:“挂壁公路”助力乡村振兴重庆黔江:“挂壁...
  • 先睹为快 智博会上有这些“黑科技”先睹为快 智博会...
  • 重庆力争年内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万辆以上重庆力争年内推广...
  • 花溪街道自制车贴 倡导文明驾驶花溪街道自制车贴...
  • 铜梁:莲藕产业连成线 乡村富起“一大片”铜梁:莲藕产业连...
  • 刘寒同:17年坚守渔政执法岗 守好母亲河刘寒同:17年坚...
  • 万开云同城化发展驶入“快车道”万开云同城化发展...
  • 唐贞观时期垫江县令王才墓志铭被发现唐贞观时期垫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