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19时,由重庆日报、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共同举行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讲活动在重庆日报“乡村振兴大讲堂”开讲。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抓手——关于一号文件的要点解读》为题,对中央一号文件进行了宣讲,包括重庆日报新媒体矩阵平台、“南方+”在内的新媒体平台进行了全程同步直播,为线上150万听众带来了观点独特、角度新颖的讲解。
在线上平台,温铁军详细讲解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应对全球化挑战方面的“压舱石”作用,多角度剖析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借鉴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的有效经验,同时分析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在今天,仅靠农业这个第一产业来提升农民收入已经非常难,对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产业留在县域,要让农民获得更多的产业增值收益,其意在于让生产者获得一二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收益。”在温铁军看来,必须要通过多业态融合,让农民的综合性合作社更多进入一二三产业,乃至进行村集体公司化改制、以资源性资产的股份化来入股县域平台公司,发展县域多种业态,才可能有效提高农民收入,进而提高农村消费。
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才能让农民获得更多产业增值收益?温铁军认为,中央一号文件提到,统筹布局县域经济,由“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合作社进行“三产融合”运作。以往的经验教训表明,唯有各级优惠政策用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才能让增加的全产业收益留在县域、村域中,农民才有可能参与其中,获得更多收益。
同时,温铁军强调,要让农民获得更多收益,就要对外部资本利益开展针对性的综合改革,即针对资源要素及收益流失的原因,进行相应的县乡村三级联合的乡村建设行动,进行全域的、多业态的、质量效益型的市场体系建设。其中,以县为单位的全域空间生态资源开发就是这个生态经济体系在地化的主体内容。这也是农业农村从过去的数量型增长转型为质量效益型增长的重要途径,为此就需要县域综合性改革。
60分钟的宣讲深入浅出、逻辑清晰,线上观众受益匪浅。“这个宣讲活动可谓恰逢其时。”江津区乡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刘章军表示,温教授对中央一号文件的宣讲,让他对农业农村现代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江津将在富硒产业上着力,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希望重庆日报今后多举办类似的宣讲活动,让参与乡村振兴的基层干部加深对三农政策的理解。”(记者 赵伟平)
汽车行驶在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双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杨敏摄
重庆黔江:“挂壁公路”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黔江区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力度,在峡谷、沟壑、悬崖、绝壁上修建了一条条“挂壁路”“盘山路”。…【详细】
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立秋后,重庆市垫江县45万亩水稻相继成熟,稻田到处可见收割机抢收粮食的场景。…【详细】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 人民网重庆8月2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异地办事服务。 据了解,新上线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是为贯彻落实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