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重庆2月25日电 在两江新区人和街道万年路附近,有一座荒山坡,最大高差达70米左右,因为难以修建住宅、厂房等建筑,一直搁浅,地面泥泞不堪。而如今,荒山坡改造成两江新区山地运动公园,“摇身一变”成为了城市生态“绿肺”之一,每天吸引了大量市民打卡、散步、运动、游玩,深受市民喜爱。
荒山坡变身跑道
近日天气回暖,不少市民在这里晒太阳、散步,还有的在放风筝、赏花,更多的则是进行攀岩、骑山地车、滑滑板、打乒乓球等运动。
据了解,两江新区山地公园周边集聚了棕榈泉、同舟世纪苑、春城澜山等10余个居住小区,10余万居民,每天前来打卡的居民络绎不绝。
两江新区山地运动公园位于人和街道火凤山,总体规划面积约42万平方平方米,建成后将与金山公园连通,形成约1200亩的生态廊道,成为两江新区重要的城市生态“绿肺”之一。
“两江新区山地运动公园作为坡坎崖绿化美化示范项目,最大的特色就是依山就势、因地制宜,突出山地公园独特的文化魅力。”两江新区市政管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绿境攀岩利用场地内原有的大边坡,采用叠石筑景的园林手法,既消除了安全隐患、美化了立面景观,又将重庆老百姓“爬坡上坎”的生活场景融入公园。
作为两江新区首个山地运动主题公园,这里还建成了众多运动设施,包括排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滑板区等。针对年龄较小的小朋友,公园还建有亲子乐园,一大片沙地四周,跳房子、跳橡皮筋、轮胎秋千等休闲娱乐活动都可体验。后续,公园内还将修建123木头人、滚铁环、撞拐、蹴鞠、投壶、锤丸等我国传统活动项目。
未来将打造漫山花廊景观
目前,两江山地公园已完成一期项目建设,后续还将打造太极广场、瑜伽平台、户外器械健身区、骑行步道、慢跑绿道等运动场景,能够兼顾老人、青年、少年、幼儿全年龄段人群、全时间段运动健身的需求。
在景观打造方面,公园建设在充分保护原生植物群落和地形地貌特征的前提下,对建筑弃渣场地进行生态重构。目前一期建设以精品景园打造为主,栽植乔木约47个品种7000余株,灌木和地被近78个品种8万平方米。
后续实施的二、三期建设将利用坡地空间,突出林色、花色、花相变化,沿山体构建以桃花、李花、玉兰等开花植物为主的漫山花廊景观,以及以杜英、三角枫、千层金等色叶植物为主的多彩山林景观,形成山城独有的立体生态景园布局。
已完成67个坡坎崖绿化美化项目
山地运动公园是两江新区近年来大力推动坡坎崖绿化美化项目的一个缩影。
位于两江新区礼嘉街道礼仁立交附近的礼仁立交边坡绿化项目,是两江新区坡坎崖绿化美化项目的另一个“代表作”。原始场地内存在大量高边坡、格构挡墙和周边居民私垦的菜地,最大高差在50米左右。
该项目利用场内形式多样的边坡、堡坎和台地,原有的荒坡地变成了大气的立体型游憩空间--礼仁公园。
把坡坎崖打造成景观不是易事。礼仁公园采用立面色块灌木地被造景、堡坎挂网攀爬安吉拉月季、缓坡植物群落构建、格构生态覆盖绿等方式,打造“挂毯”式的边坡景观。
公园数量和密度居西部城市前列
“近年来,两江新区坚持以‘小切口’惠及大民生,大力推进坡坎崖绿化美化,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立体公园,形成‘城在山水间、人在公园中’的格局,让城市颜值更高、气质更佳,打造高品质生活示范区。”两江新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两江新区完成坡坎崖绿化美化项目67个,完成项目面积357万余平方米,未开发建设的建设用地临时覆绿工作已全面完成。
一面千城、再见倾城、一半山水一半城。截止到2020年底,两江新区已建成公园119座,辖区绿地率达到40.14%,绿化覆盖率达到45.14%,人均绿地面积16.17平方米,多项指标超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公园数量和密度居西部城市前列,“青山入城、碧水窜绿、城在山中、家在园中”的宜居、宜业、宜游生态新区格局已经形成。(刘政宁、赵鹏)
汽车行驶在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双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杨敏摄
重庆黔江:“挂壁公路”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黔江区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力度,在峡谷、沟壑、悬崖、绝壁上修建了一条条“挂壁路”“盘山路”。…【详细】
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立秋后,重庆市垫江县45万亩水稻相继成熟,稻田到处可见收割机抢收粮食的场景。…【详细】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 人民网重庆8月2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异地办事服务。 据了解,新上线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是为贯彻落实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