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校联手 拔尖创新人才四校联盟在重庆成立

2021年04月06日07:31  来源:重庆日报网
 

  拔尖创新人才四校联盟在重庆成立

  专家:苗子需要在适宜的土壤中长出来

   4月2日,成都七中、杭州学军中学、山西大学附中、重庆一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四校联盟在重庆一中成立。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围绕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不能仅依靠高考来划分

  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在成立仪式上,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黄政认为,“必须从娃娃抓起。”黄政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一个整体目标,需要教育各个阶段的协同完成。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首先要解决如何发现苗子的问题。对此,黄政称,“苗子不是高考考出来的,而是在适宜的土壤中长出来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营造良好氛围,形成良好生态。要在教育的各个阶段进行系统化地协同培养。这需要从纵向教育体系上建立协同育人机制,而不仅仅是依靠高考来划分。”

  在谈到拔尖人才如何培养的问题时,黄政认为,首先要做到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第三,要创新体制机制,打通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壁垒,注重在招生、课程、教学、评价等各方面更好地衔接,加强资源整合,各方共同推动。

  同时,要重视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想象力和好奇心的培养,给予他们更广阔的空间、创造更好的环境,以便他们自主探索、自主学习。

  要培养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

  “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必须强化品德教育,注重道德修养、意志力的培养。”成都七中教务处副主任张学军称,人的创造潜能能够得到多大程度的发挥,你的潜能导向何方、用在何处,这个离不开人的道德修养、意志力。所以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非智力化因素的培养也十分重要。

  “我们强调责任感、求知欲、批判性思维、团结协作等品格方面的一些素养。”张学军称,成都七中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全球视野、中国脊梁。全球视野就是孩子应该有国际眼光,要有家国情怀,要有这个能力。

  要在一开始引导学生,把他们的兴趣特长和他的社会责任感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孩子内在的动力。要以责任为动力,以兴趣为导向,二者形成自主发展的“混合动力”。

  要弱化既有理论对学生思维的束缚

  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长聘教授禚玉群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并不是一味叠加学生的学习量,而应在“适量”的基础上,弱化既有理论对学生思维的束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禚玉群认为,拔尖性创新课程的教育对象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拔尖学生,并不面向全体。因此,拔尖性创新人才的选拔不能落入应试教育的窠臼,而应创新人才选拔方式,通过科学有效的人才选拔方式,让合适的人才学习合适的课程,做到不拘一格。要处理好传统课程与创新性课程的关系,做到相得益彰,互相补充。要针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兴趣和能力,给学生提供最适合的发展环境。

  多维路径搭建人才培养的多样化通道

  “我们立足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通过‘阅读与人文’‘科技与创新’‘运动与健康’等多维路径,搭建了人才培养的多样化通道。”重庆一中党委书记、校长唐宏宇介绍,在德育方面,重庆一中构建了提升学生自觉力的德育课程体系。在竞赛方面,有科学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和教学体系,多门学科竞赛课程被列入重庆市市级精品选修课程。在人文方面,有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西部种子学校合作项目,每年开展作家进校园、作家结对指导、文学研讨等学术活动。在体育方面,邀请聂卫平和一中校友古力等到校园开启围棋活动,提升学生对体育的爱好。

  唐宏宇表示,四校联盟将整合各校管理、师资、文化优势,共享学科、硬件、资源等优势,通过资源分享、阶段代培、冲刺代培等方式,共同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共同提升高层次师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记者 匡丽娜)

(责编:陈易、张祎)

本网专稿

汽车行驶在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双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杨敏摄汽车行驶在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双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杨敏摄 重庆黔江:“挂壁公路”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黔江区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力度,在峡谷、沟壑、悬崖、绝壁上修建了一条条“挂壁路”“盘山路”。…【详细】

原创

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立秋后,重庆市垫江县45万亩水稻相继成熟,稻田到处可见收割机抢收粮食的场景。…【详细】

原创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  人民网重庆8月2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异地办事服务。 据了解,新上线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是为贯彻落实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详细】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