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一年一月八日,中国海装厂房内,技术人员正在紧张装配风电机组。(本报资料图片)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编者按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4月21日,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会议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凝聚战略共识,把握方向路径,抓实重点任务,加快推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重庆制造业的“群—链—端”发展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从哪些方面发力?继围绕九大产业推出9期“重庆产业链供应链调查”报道后,近期,重庆日报又聚焦以上问题,派出多组记者,再次对重庆制造业进行调查式采访,并于今日起推出5篇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在重庆两江新区,有一家神秘的企业。
工厂里,防护服包裹工作人员全身,从脚底“武装”到头发丝。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车间里不容一粒灰尘掉落。这家企业就是京东方。他们生产的“屏”,广泛应用于电视、手机等产品中。
正因为这张“屏”,京东方给重庆带出了一个全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在重庆重点打造的“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工业经济亦如此。
作为制造业大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强化龙头带动、成龙配套,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在龙头引领下,重庆围绕优势产业补链成群的号角已经吹响。
重庆多个产业集群均由龙头带动形成
4月15日,中电重庆软件园项目开工。
该项目由网信产业顶尖企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打造,预计将吸引超300家网信及数字经济生态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带动上万名高端人才入驻。
产业链是一条“动链”,包括资金、劳动力资源、生产资料等在市场主体间流动的众多要素。龙头企业不仅在产业链上发挥牵引作用,还可催生一个区域的产业聚集,形成“羊群效应”,也就是通常说的产业集群。
这样的案例,在重庆比比皆是。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长安汽车为尽快推动复工复产,梳理出一份涉及200多家上游企业的复工需求清单。
是的,为长安汽车配套的上游企业,竟有200多家!
汽车是重庆的支柱产业。1984年,长安生产出第一批小汽车。经过几十年发展,如今,重庆已形成以长安系为龙头,10多家整车企业为骨干,上千家配套企业为支撑的“1+10+1000”优势产业集群。
重庆摩托车产业的发展路径同样如此。上世纪90年代,以嘉陵、力帆、隆鑫、宗申为首,迅速聚集起大量配套企业,崛起了著名的重庆“摩帮”。如今,重庆已形成年产1000万辆摩托车整车和2000万台发动机(通机)的综合生产能力,关键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达90%以上。
重庆笔电产业,则是因为引入了惠普这一龙头企业,实现“从无到有”白手起家。
当年,与惠普同一时期入渝的,还有宏碁、华硕等巨头。在品牌商、整机厂的引领下,一大批配套企业随之跟进,迅速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如今,重庆仅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就有678家。
“一台笔记本电脑,需要各种零件上万个,仅主板上的零件就有4000-6000个。”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以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微电园的广达(重庆)为例,该公司拥有超过千家的上下游配套供应商,其中90%以上在重庆。
2020年,重庆笔电产量突破7000万台,产值突破3000亿元,连续7年全球产量第一,全球每3台笔电就有一台重庆造。
“龙头企业也是领军企业,在产业生态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和主导作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战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说。
可喜的是,在重庆新崛起的多条产业链中,都有龙头企业的身影。
如风电产业,有龙头企业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装”)。该公司产值已达百亿元,位于国内第一梯队。在中国海装的带领下,重庆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风电产业链。
如生态环保产业,有本土龙头企业——重庆三峰环境产业集团。作为垃圾焚烧发电领域的明星企业,三峰带动了上下游近200家企业及相关科研机构发展。目前,重庆环保产业在技术创新力、产业链完整度、对环境保护支撑能力等三个方面均位居西部前列。
如机器人产业,全球五巨头中的四家——川崎重工、德国库卡、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已相继进入重庆,加上重庆本土的华数机器人,重庆已逐渐发展成全国重要的机器人产业聚集区之一。
如通航产业,有中国民营航天头部企业——零壹空间,以及东方红卫星等企业,带动重庆已基本形成通用航空航天“整机+核心部件+配套制造+运营+服务+金融”全产业链,成为全国唯一的通航全产业链发展试点省市。
龙头开足马力,产业动力十足。今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增长35.4%。其中,汽摩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3%,电子产业同比增长56.3%,拉动工业经济强劲增长。
“小散弱”产业需要龙头引领和整合
一个或多个龙头企业,能带活一条产业链;反之,缺少龙头企业或龙头企业不够多,产业链就缺少了“主心骨”,表现出“小散弱”的局面。
记者采访发现,重庆一些规模较小的产业,不同程度地存在此种情况。
“总的来看,全市产业还需要更多的龙头坐镇。”市综合经济研究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权介绍,重庆部分产业存在龙头不大、数量不多、品牌影响力不足的现象。
以医药产业为例,重庆虽然有一个智飞生物,但龙头企业不够多,2019年产值规模仅600多亿元,与发达地区动辄数千亿元的产值规模相比,差距悬殊。
再如,来自重庆市酒类流通商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重庆市场每年有500亿元规模的酒类消费,其中本地产酒类仅占50亿元左右,九成以上市场份额被“外来酒”抢占。
对此,多名专家建议,当前,重庆要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着力培育一批竞争优势突出、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支持上下游配套企业发展壮大,推动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不断延伸和完善产业链。
记者调查发现,近两年,重庆已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实施方案、行动计划,仅2020年4月就针对不同行业出台了三个文件。其中:《重庆市推动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提出,力争到2022年培育5个100亿级、10个50亿级消费品工业龙头企业;《重庆市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要培育软件业务收入百亿级企业1家、10亿元以上50家、1亿元以上200家;《重庆市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到2022年要培育5个年产值超过30亿元的绿色技术创新龙头企业。
此外,我市还于2019年出台了《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计划到2022年培育3家产值百亿级企业、5家50亿级企业、10家10亿级企业,并培育3家“独角兽”企业和一批“瞪羚”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2020年6月出台的《重庆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则提出,力争到2022年,培育100家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带动效应显著的数字经济龙头企业。
在政策引领下,重庆龙头企业的“领头羊”效应进一步凸显。
市经济信息委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100户重点工业企业和100户成长型工业企业(简称“双百企业”)合计实现产值1.12万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49.3%,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70.4%。
“骨干工业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贡献突出,是去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全市年产值规模超过50亿元的企业达到41家,累计完成产值7116.5亿元,同比增长14.1%,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
但这位负责人也坦言,重庆工业经济下一步高质量发展,还需要更多龙头企业的助力。
招大引强和内部培育需要“内外兼修”
更多的“龙头”从何而来?
李权建议,需要招大引强和内部培育“内外兼修”。
“我们的目标,要瞄准在产业链上掌控核心技术、具有核心引领、能弥补本地产业链短板的龙头企业。”李权表示,要吸引这样的企业落户重庆,需要主动帮助解决困难,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
广东东莞曾经“曲线救国”引进雀巢的案例,也许值得重庆借鉴。当年,雀巢想在中国寻找咖啡种植基地。广东气候湿热,不适宜种植。东莞市政府知道这个消息后,主动为雀巢打探选址,又颇费周折引荐雀巢工作人员到云南普洱实地考察,最终促成雀巢咖啡种植基地在普洱落地。被感动的雀巢,成为第一家到东莞投资建厂的世界500强企业。
同时,在引进龙头企业时,要有产业集群的思维,必须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生态。
“独木难成林。”李权称,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往往有诸多“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围绕着龙头企业集聚,形成上中下游企业共同促进、利益均沾、共赢发展的金字塔式产业链结构。因此,在招商引资时,相关产业链条上的中小企业,同样重要。
而在内部培育上,国内也有很多先进经验值得重庆学习。
如苏州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支持模式。
为做大生物医药产业,2020年初,苏州推出重磅措施:对于成长企业,只要是年度主营业务收入首次实现重大突破,最高给予1000万元奖励;对重大设备投资,按设备投资额15%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对于龙头企业,苏州按照“一事一议”给予重点支持。凡是中国医药工业百强、境内外上市生物医药企业在苏州设立地区总部,最高可获6000万元资金支持;凡是在苏州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研发中心的,最高可获1000万元资金支持。
“其实这些年来,重庆在对企业的扶持上,采取了很多举措。”李权称。
如2019年重庆出台的《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企业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就包括市级建立首期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民营企业纾困基金,产业龙头是重点倾斜的对象;2020年,重庆又在全国首批出台疫情对冲政策,包括“支持企业40条”“助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45条”等。
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重庆近年来出台了120多个政策并狠抓落实。在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0年中国296个城市营商环境报告中,重庆位居第五名。
“但这些政策较为分散,亟需出台一个专门针对龙头企业的政策举措。”李权说。
在他看来,市委、市政府4月20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意见》,将改变这一局面。《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要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产业链,推动大型企业加强技术攻关、标准制定(修订)和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强化供应链管理,构建涵盖全产业链的生态系统,增强对产业生态把控能力。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开展合资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
有了更多的龙头企业,重庆的制造业必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本报记者 曾立 申晓佳
汽车行驶在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双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杨敏摄 重庆黔江:“挂壁公路”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黔江区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力度,在峡谷、沟壑、悬崖、绝壁上修建了一条条“挂壁路”“盘山路”。…【详细】
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立秋后,重庆市垫江县45万亩水稻相继成熟,稻田到处可见收割机抢收粮食的场景。…【详细】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 人民网重庆8月2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异地办事服务。 据了解,新上线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是为贯彻落实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