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网信办、公安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广电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自2021年5月25日起施行。这一《办法》的出台,将进一步规范网络市场秩序,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
网络直播营销,即直播带货,近年来发展迅速,在促进就业、扩大内需、提振经济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直播营销人员言行失范,利用未成年人直播牟利,平台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虚假宣传和数据造假,假冒伪劣商品频现,消费者维权取证困难,等等。此次《办法》的出台,有利于从制度层面解决好相关问题。
明确主体,是规范发展的第一步。此前,人们对直播带货的认知,往往是较为笼统的。谁直播?谁带货?谁运营?谁管理?一个行业要想成熟发展,需要有明确的主体指向和职业分工。
《办法》将从事直播营销活动的直播发布者,细分为直播间运营者和直播营销人员,并明确年龄限制。除此之外,进一步明确了直播营销行为8条红线,突出了直播间5个重点环节管理,对直播营销活动相关广告合规、直播营销场所、互动内容管理、商品服务供应商信息核验、消费者权益保护责任、网络虚拟形象使用提出明确要求。
这意味着,直播带货不再是简单的“播播播”“卖卖卖”,而应是符合条件的人、以规范的言行,真实、准确、全面地发布商品或服务信息。直播活动应该遵守法律法规,带货行为应该遵循公序良俗。
厘清责任,是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责任明、界限清,才能知底线,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能卖、什么不能卖。
《办法》针对各参与主体,进一步明确并压实了各方责任。对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来说,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消费者提出的合法合理要求;对平台来说,制定直播营销商品和服务负面目录,认证并核验直播间运营者和直播营销人员的真实身份信息,加强网络直播营销信息内容管理、审核和实时巡查等;对监管部门来说,要建立健全线索移交、信息共享、会商研判、教育培训等工作机制,对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直播营销市场主体名单实施信息共享,依法开展联合惩戒。
事实上,网络直播领域,从来不是“无责之土”“无主之地”,反而有越来越明确的权利与义务、责任与职能。从《网络安全法》到《电子商务法》,从《反不正当竞争法》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从《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到《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纵览近年来与直播领域有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无不说明,相关法律法规在不断完善。
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制度护航。划好“责任田”,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直播带货这朵花才能得到更好地呵护,也才能更好地绽放。
汽车行驶在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双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杨敏摄 重庆黔江:“挂壁公路”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黔江区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力度,在峡谷、沟壑、悬崖、绝壁上修建了一条条“挂壁路”“盘山路”。…【详细】
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立秋后,重庆市垫江县45万亩水稻相继成熟,稻田到处可见收割机抢收粮食的场景。…【详细】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 人民网重庆8月2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异地办事服务。 据了解,新上线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是为贯彻落实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