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茶葉 大進取

——開州區大進鎮生態茶園建設主導脫貧攻堅

2020年01月22日07:46  來源:重慶日報
 

經過風貌改造后的開州區大進鎮紅旗村。通訊員 葉娟 攝

  越臨近除夕,譚孝模接到的電話就越多。

  “訂餐或訂房,有人想到我這兒吃年夜飯,也有外地打工回來過年想在這兒住兩天的。”譚孝模經營的農家樂,坐落在群山環抱的開州區大進鎮紅旗村,周圍是雲遮霧繞下的萬畝茶園。

  客人多,譚孝模既喜又憂。喜的是農家樂正式營業不到一個月,生意就爆棚﹔憂的是農家樂隻有7間房14個床位,接待能力有限。

  譚孝模開的農家樂,曾是閑置多年的紅旗村校。

  閑置村校變身民宿,是駐紅旗村扶貧工作隊結合茶葉種植,推進茶旅融合發展的手筆。譚孝模是從村裡承包下了農家樂的經營權。

  大進鎮是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兩年多的時間裡,該鎮將一片荒山建成了環境優美、茶香馥郁的萬畝生態茶園。如今,茶產業已是大進鎮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之一。

  選種優良茶葉品種

  建成全市最大的單體山地有機茶園

  地處開州東北部大巴山南麓的大進鎮,境內山多林密,土壤肥沃,南北差異性氣候在此交匯,形成了得天獨厚的產茶環境。

  “這裡既擁有北方的陽光又有南方的濕潤,是出頂級茶葉的地方。”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總農藝師洪國偉說。

  目前大進鎮有機茶園裡種植的主要是福鼎、大白、福選9號等優良茶葉品種,結葉多,泡出來的湯色鮮亮,入口回味無窮,口感好。

  “現在集體種植的茶樹,採下的鮮葉就要賣200元一斤。以前自己種植的茶樹,加工好了也就賣這個價。現在畝產值能有5000元。”紅旗村茶葉專業合作社社長李中順告訴記者。

  其實,2017年駐大進鎮扶貧工作隊計劃通過“三變”改革,大力發展茶產業時,李中順曾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村民。

  “種茶?搞不起,堅決不同意!”李中順有自己的理由:大進有著悠久的種茶歷史,還有過人馬熙攘的“鹽茶古道”,但因交通不便、技術落后等原因,這裡的茶產業逐漸沒落。李中順和父親還曾忍痛挖掉100多株老茶樹,騰出地來種菜。

  如何才能改變村民的想法呢?

  “我們就帶上村干部和李中順等村民代表,到貴州湄潭縣、重慶萬州等地考察,了解標准化的種植方式和茶旅融合發展之路。”團市委駐紅旗村扶貧第一書記王棟介紹,外出考察,極大地改變了村民的固有觀念。

  “能賣茶葉,還能搞旅游,沒人住的屋子還能出租,好安逸哦。”李中順不僅將家裡的2.97畝地流轉給了茶園,還積極動員其他村民支持發展茶產業。

  兩年多時間裡,大進鎮建成了以紅旗村、年華村、群和村等為核心萬畝巴渠茶園基地,是目前全市最大的單體山地有機茶園。

  “從無到有”壯大集體經濟

  “三變”改革帶來穩定的集體經濟收入

  “我們讓村民承包茶園自行管護,並按照難易程度給予村民每畝茶園500元至700元的管理費。”王棟介紹,新機制的出台,讓村民看到了增收的希望,紛紛申請承包管護茶園。

  貧困戶蔣啟兵承包了40畝茶葉的管護任務,平日負責除草、施肥、修枝等,一年可增加收入2萬余元。

  像蔣啟兵這樣,在承包茶園中受益的村民,僅紅旗村就有70余戶,戶均增收萬余元。

  不僅如此,在市委組織部扶貧幫扶集團、市農業農村委等部門的傾力幫助下,紅旗村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成立集體經濟組織、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方式,共整合337萬元資金變為股金,876戶農戶成了茶產業的股東。待到茶葉豐產時,蔣啟兵等貧困戶還可以獲得土地入股、人口股、貧困戶產業資金股、集體經濟分紅等四方面的分紅。

  “從無到有”壯大集體經濟,紅旗村的“三變”改革形成了四種穩固的集體經濟增收途徑。

  “首先是資產租賃,我們在全鎮范圍內公開招標租賃村集體資產挖機和拖車,拓寬村民就業渠道,年收益約12萬元歸集體所有。”王棟介紹,其次是改造修繕閑置村校,打造具有巴渠特色的農家院落,積極發展民宿旅游,每年有望收入10萬元左右,同時帶動村民增加收入。

  此外,村集體經濟組織投資入股32萬元到茶葉專業合作社,佔股10%。同時,村集體經濟組織借助茶葉產業核心區、風貌連片整治契機,為項目建設和鄉村旅游提供勞務服務和停車場管理服務,增加集體收入。

  立足生態優勢嚴格管控

  延長產業鏈條推動茶旅融合發展

  大寒時節,大進鎮依山連片的茶園依然綠意盎然,農家院落點綴其中,鄉村小路蜿蜒其間。

  “這片茶園經過宜機化改造,將大坡改為緩坡,地上使用可降解地膜抑制雜草生長,一畝地種植茶樹2800株至3000株,茶壟之間的行距為固定的20厘米。”開州區茶葉專家姚朝富,既是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又負責種植技術的指導。他介紹,在大進鎮,茶樹的種植與水系分布等都有嚴格的標准與管控,從而為茶樹提供最好的生長環境。

  重慶市茶科所的專家常駐紅旗村,為村民們提供技術指導。在專家的指導下,紅旗村的茶樹兩年就開始產出高質量茶葉。2019年9月試採時,採集茶葉鮮葉1000多斤,初見效益。

  然而,市場上茶葉不少,大進鎮的茶葉如何才能脫穎而出?

  “品質是破題的關鍵。”姚朝富介紹,為提升茶葉產值,大進鎮從一開始種茶,就立足生態優勢。“茶園裡的黑色薄膜,是為了防止長草的,免除了打藥環節,也節省了人工。”此外,在茶葉品種選擇上,也特意選用福鼎大白茶、福選9號等新品種茶苗,確保口感更加醇香。

  大進鎮注冊了“巴渠雲霧”和“巴渠春”兩個茶葉品牌,還成立了巴渠郡農業投資公司,專注市場拓展,包括引進企業、參加展銷會、電商平台的打造等。目前,已有三四家企業和大進鎮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其中還包括農墾集團等大型國有企業。

  王棟告訴記者:“銷路不需要擔心。目前量少,鎮裡的茶廠能夠消化一部分,后期量大時,通過電商、公司化運作完全能夠解決銷售的問題。”本報記者 陳維燈

(責編:陳易、張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