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脫貧攻堅下足“繡花”功

2020年10月21日07:44  來源:重慶日報網
 

彭水靛水街道前進村,村民在採收蜂蜜。近年來,彭水加快發展中蜂養殖,使之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攝於九月三日)特約攝影 趙勇\視覺重慶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是全國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少數民族自治縣。脫貧攻堅號角吹響以來,彭水堅持以脫貧攻堅為統攬,認真貫徹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基本方略,高水平打造“世界苗鄉·養心彭水”,聚焦著力抓產業扶貧、著力抓教育扶貧、著力抓健康扶貧、著力抓設施扶貧、著力抓黨的建設“五個著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用“繡花”功夫推動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

  目前,彭水全縣115個貧困村全部銷號,兩萬余戶貧困戶、11萬余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9.8%降到0.49%。今年2月,彭水正式退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著力抓產業扶貧打基礎

  “產業培育不起來,群眾收入上不去,就難以實現高質量脫貧。”彭水縣委書記錢建超介紹,彭水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快構建特色高效的生態產業體系,做強以清潔能源、健康食品、特色輕工為重點的生態工業,做精以蚩尤九黎城、阿依河、摩圍山、烏江畫廊等精品景區為引領的生態旅游業,做優以紅薯、烤煙、畜禽養殖及中藥材等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為主的生態農業,加快發展大健康產業鏈,努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發展優勢。

  特別是在旅游全產業鏈條上,彭水通過旅游帶動3.2萬余人就業,7500多戶貧困戶增收。全縣接待游客量從2012年的340萬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3028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從10億元提高到150多億元。

  著力抓教育扶貧斬窮根

  “通過教育扶貧將貧困家庭的孩子培養出來,才能徹底斬斷貧困落后的‘窮根’。”錢建超介紹,彭水圍繞義務教育有保障精准施策,聚焦破解因貧困失學、因厭學輟學、因災中斷學、因殘不便學“四大難題”,建立分段資助、控輟保學、臨時救助、送教上門“四大機制”。

  同時,彭水大力實施農村學校“特色崗位教師”“全科教師”培養計劃,加快推進農村學校改薄、縣城學校擴容,全縣所有貧困家庭適齡兒童均接受義務教育,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創建通過國家驗收。

  通過聚焦義務教育有保障抓教育扶貧,彭水進一步夯實了高中教育、職業教育發展基礎,高考基本實現一年一個台階的突破,重本上線人數從2012年的255人增加到2020年的1038人,在校大學生每年穩定在2萬人以上。

  著力抓健康扶貧治痛點

  “人們常說:辛苦奮斗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可以說,疾病是貧困群眾難以承受之痛。”錢建超表示,彭水深入開展未參保動態清零行動,扎實推進鄉村醫療機構標准化建設,組建了36個流動醫院進村入戶開展巡診義診,強化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三重保障”,管好用好健康扶貧基金,落實貧困家庭醫生簽約、流動醫院入戶、“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結算等服務機制。

  目前,該縣每個村都有標准衛生室,至少有一名合格村醫,貧困人口常見病、慢性病基本能夠在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得到及時診治,住院費用自付比例在10%以下,得了大病、重病后基本生活仍有保障。

  著力抓設施扶貧補短板

  為了改變農村面貌,近年來,彭水加快推進農村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實施危房改造動態清零行動,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30萬農村群眾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全縣行政村通暢率、自然村通達率以及脫貧村通客車率、通動力電率、光纖覆蓋率、4G網絡覆蓋率均達100%,村民基本實現了“小車開進來、走路不濕鞋、吃水不用抬、煮飯不用柴”和“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的新生活。

  在此基礎上,彭水精准落實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的“五個強化”,確保后續扶持不漏一人,有效解決了搬遷群眾后顧之憂。

  著力抓黨的建設強保障

  “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錢建超稱,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彭水堅持盡銳出戰,精准選派第一書記148名、駐村工作隊隊員301名,落實結對幫扶干部7741名,制定駐村工作隊考勤管理、召回等6項制度機制,明確幫扶干部每月宣講一次脫貧攻堅政策、核查一次幫扶對象戶的“兩不愁三保障”情況等“八個一”工作要求,把干部的奮斗指數、辛苦指數轉化為群眾的幸福指數、滿意指數。

  同時,彭水全面完成村級便民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一支一策”整頓軟弱渙散村級黨組織。特別是針對集體經濟薄弱這一共性問題、難點問題,彭水在296個村(社區)全覆蓋成立集體經濟組織,黨組織書記擔任負責人牽頭實施項目310個,村集體經營收入最高的達100多萬元,其中10萬元以上有31個,全面消除“空殼村”。

  本報記者 陳維燈

  

(責編:陳易、張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