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實五中全會精神 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

——專訪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董建國

2020年11月16日07:39  來源:重慶日報網
 

  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根據《建議》,我市“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將如何開展?11月13日,重慶日報記者專訪了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董建國。

  重慶日報:圍繞《建議》,您有怎樣的認識和思考?

  董建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全會審議通過的《建議》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規劃未來的遠見卓識和繼往開來的歷史擔當。《建議》科學擎畫了國家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契合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契合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契合未來中國和世界發展趨勢,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為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共同奮斗指明了前進方向。

  重慶日報:下一步,市發展改革委將如何做?

  董建國:市發展改革委將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全面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切實承擔好牽頭起草全市“十四五”規劃《綱要》的責任,將中央《建議》要求落實到重慶“十四五”規劃編制和實施的全過程各領域各環節,努力編制出一部符合市民意願、富有時代特征、引領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高質量規劃。規劃編制中著重把握好三個“新”的核心要義:一是准確把握新發展階段要求,科學謀劃“十四五”發展目標﹔二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三是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發揮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戰略作用。

  重慶日報:如何把握新發展階段要求,科學謀劃我市“十四五”規劃目標?

  董建國:“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新發展階段。要錨定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對標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綜合考慮國內外發展趨勢和我市發展實際,科學謀劃“十四五”規劃目標。

  具體來說,我市要發揮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的支撐作用,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推動經濟實力邁上新台階,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發揮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的帶動作用,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制,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發揮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的示范作用,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市民,不斷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創造高品質生活。

  重慶日報:我市“十四五”規劃將怎樣貫徹新發展理念?

  董建國:我們將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始終,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科學謀劃務實舉措,在戰略上布好局、在關鍵處落好子。

  具體來說,一是抓好基礎設施補短板和產業發展鍛長板,超前謀劃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著力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網絡,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更高質量的發展。

  二是抓好改革、開放、創新,高起點高標准規劃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暢通對外開放通道,拓展對外開放平台,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推動更有效率的發展。

  三是抓好公共服務優質均衡發展,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市、文化強市,實施健康中國重慶行動,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不斷提高市民生活水平,推動更加公平的發展。

  四是抓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探索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發展新路子,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推動更可持續的發展。

  五是抓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長期均衡,創新社會治理方式,加強重點領域風險防控,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增強城市發展韌性,筑牢安全發展底線,推動更為安全的發展。

  重慶日報:“十四五”期間,我市將如何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

  董建國:我們要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主動服務國家戰略,積極探索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發揮好重慶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戰略作用。

  一是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聚焦“高質量”“一體化”,深化川渝全方位、深層次合作,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打造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二是大力推動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建設。充分發揮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作用,拓展以東盟為重點的多元化海外市場,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深化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對接合作,輻射帶動西南、西北地區聯動發展。以高水平開放倒逼深層次改革,暢通經濟循環堵點。

  三是大力推動“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提升主城都市區的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強化“一區”對“兩群”的帶動作用,加快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機制,促進城鄉經濟加快循環。

  四是促進供給與需求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扭住實體經濟不放鬆,著力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更多優質產品和服務,不斷增加有效供給。更好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和消費的基礎性作用,擴大有效投資,激發消費活力和潛力,持續擴大有效需求。

  本報首席記者 申曉佳

(責編:陳易、張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