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讓餐廚垃圾變廢為寶

2020年11月23日07:38  來源:重慶日報網
 

“劉人懷院士工作站”科研人員與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師生在化驗室共同開展油水分離試驗。(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供圖)

  餐廚垃圾如何變廢為寶?

  前不久,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劉人懷院士工作站”給出了新的答案:其推出的“聯合生物加工工藝技術”可將1噸的餐廚垃圾轉化成25公斤乙醇、50公斤毛油、50公斤蛋白粉,實現了垃圾處理技術的新突破。目前,該技術已正式投入使用。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11月20日,重慶日報記者前往該校一探究竟。

  率先在全市高職院校設立院士工作站

  時間回到10年前,當時我國處理餐廚垃圾的方式主要有垃圾發電、土地填埋等,其中填埋法不僅臭氣沖天,還易污染土地。

  2010年,時任廣東省科普志願者協會會長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組建了一個30多人的團隊研究餐廚垃圾處理的新技術,力圖讓城市餐廚垃圾治理走上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路線。

  該團隊通過遺傳育種方法篩選出了多功能酵母菌“噬污酵母”,能直接對餐廚垃圾的復雜成分進行降解和轉化,最終將餐廚垃圾轉化為乙醇、工業油脂及氨基酸等零污染物質,他們將這一技術命名為 “聯合生物加工工藝技術”。

  技術有了,如何將其更大范圍地落地投入使用?201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劉人懷來到了位於重慶江津區的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重慶工程職院)。被綠樹環繞的教學樓、在校園中蜿蜒前行的清澈小溪……鳥語花香的校園環境讓劉人懷充滿了好奇。原來,以煤炭能源為重點專業的重慶工程職院近年來一直在探尋轉型發展之路。經過深入了解后,劉人懷發現,重慶工程職院開設的環境工程、安全技術和智能制造等特色專業恰好與他們研發的餐廚廢棄物處理項目能夠實現有效對接。

  2017年3月,劉人懷與重慶工程職院正式簽署“劉人懷院士工作站”合作框架協議。

  “‘劉人懷院士工作站’成立之初,我們就組建了餐廚垃圾處理教學科研團隊,直接參與餐廚廢棄物處理項目的研發攻關。”重慶工程職院校長張進介紹,當時設立院士工作站在全市高職院校中也是率先之舉。

  重慶設站 成都辦廠

  今年7月,重慶工程職院“劉人懷院士工作站”揭牌儀式在四川利興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舉行,以“聯合生物加工工藝技術”為核心的餐廚垃圾處理生產線開始試運行。

  然而運行不久,生產線就出現了一個“小插曲”:使用時生產線對陶瓷、餐盤、玻璃瓶等硬度極高的垃圾無法進行細致甄別,都會統一破碎,對生產線造成了一定的傷害。

  重慶工程職院立即組織了一支科技隊伍,針對相關問題開展科技攻關。自7月進入企業,該團隊研發出了4種新處理系統,包括零排放餐廚垃圾生產線前處理系統、破碎機和零排放餐廚垃圾生產線前處理系統、滾動篩和零排放餐廚垃圾生產線前處理系統等。

  據介紹,這4個新系統的加入,能夠有效篩選出大顆粒雜物,避免將硬質大顆粒雜物直接破碎而導致系統故障,目前均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

  搭建綠色循環科技協同創新中心

  “目前生產線一期項目日處理餐廚垃圾100噸,每天就有2.5噸乙醇產生。”重慶工程職院教授鄧鬆聖負責四川利興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整體科研工作,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乙醇價格正在不斷上漲,乙醇行價已由前段時間的每噸四五千元漲到了每噸7000元。雖然乙醇絕對生產量並不大,但加上工業毛油、蛋白粉等其他轉化產物,每噸餐廚垃圾收益能達到600元,這個數據還是很可觀的。學校正在加快將以“聯合生物加工工藝技術”為核心的餐廚垃圾處理生產線落地重慶。

  重慶工程職院黨委書記易俊介紹,今年10月底,重慶工程職院與重慶高新區簽訂了《綠色循環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項目合作框架協議》,未來雙方將推進“劉人懷院士工作站”餐廚廢棄物處理項目落地高新區,通過共建重慶工程職院綠色循環科技協同創新中心,促進西部(重慶)科學城礦產資源化利用,營造綠色環保的創新生態環境。

  本報記者 王麗

(責編:陳易、張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