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娃兒,這些老物件估計比你年紀都大哦…”

2020年11月24日08:34  來源:重慶晨報網
 

跳蚤市場店鋪裡陳列著不同年代的老舊物品。

  “弟娃兒,擺在這裡的老物件的年頭,估計比你的年紀都大哦……”店主老陳面對咨詢商品是否為仿舊的年輕顧客,抿了一口老蔭茶,慢悠悠地說,語氣裡頗有些得意。

  江北區董家溪跳蚤市場是我市最大的二手市場之一。原本是中老年人淘舊貨的陣地,近來“90后”、“00后”卻儼然成為消費主力。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經過走訪了解到,年輕人青睞二手貨,主要用於懷舊、復古裝飾等用途,不再像以前那樣是為了省錢,淘回去作為使用的生活用品。

  “你去跳蚤市場了嗎?”有可能成為明天年輕人打招呼的新方式。

老舊物品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90后”“00后”居多

  董家溪跳蚤市場位於三號線華新街站附近。它的前身在渝中區中興路,曾經是重慶最大的跳蚤市場。2010年以后,中興路商戶陸續搬來了這裡。

  市場裡到處可見老式棉大衣、雙缸洗衣機、小人書、玻璃跳棋、任天堂游戲機……彌漫著濃厚的時光味道。

  隨便走一圈,會發現前來光顧的客人,竟大多是年輕面孔。“00后”妹子宋星羽第一次來逛跳蚤市場,對她來說,很多老物件都相當新奇,是第一次見到實物,比如縫紉機、老式相機、膠片唱機。她好奇地詢問著店主每件物品的用途,琢磨著帶一件什麼好玩的回去。

  年輕顧客許海燕對老式電視機特別感興趣,“都是小時候家裡曾經有的,長大后就很少看到了。”她買了一個舊木箱,那是她媽媽那個年代的陪嫁,看著很有親近感。“以后應該經常都會來吧,淘點自己喜歡的舊物。”

  從事室內設計的“90后”吳西選了一個舊畫框和一個舊花瓶,准備放在花園裡作為裝飾。花瓶除了舊,還帶有瑕疵,瓶口被碰掉了一小塊。但他說就是看上了這種滄桑感。“這種真實的鏽跡和損傷是仿不來的,真實的歲月痕跡更能打動人。會欣賞的人能看到裡面的故事。”兩件舊物花了他150元,“如果在某寶上買新的,估計50元不到。”他笑著說。

  “現在來逛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老年人反而不太來了。”二手店店主吳軍不久前發現了這個新的現象。以前來逛跳蚤市場的多是上了年紀的顧客,搜尋便宜的、實用價值高的生活用品。但最近一段時間,顧客的年齡層越來越偏低齡化,以80、90后為主,不乏在校大學生。

  他認為,年輕人一般是聽到自己的長輩常常談起過去的那段歲月,因此充滿好奇,從這些老物件身上能滿足這樣的好奇。對他們來說,這些老物件與其說是被時代淘汰的物品,不如說更像是一件藝術品。

  羅偉也是跳蚤市場多年的老店主了。找他買東西的顧客越來越年輕,大部分二三十歲,老年顧客明顯減少。“現在很多餐館、酒店,都走復古路線,包括有的博物館也在征集文物。另外還有什麼幾十周年同學會呀,復古年會呀,也都需要懷舊主題的場館布置。”

顧客查看二手櫃子

  “三轉一響”又吃香了

  65歲的吳軍一直對二手物品充滿興趣,以前是跳蚤市場常客,自從退休后,就干脆自己開了二手店,並樂在其中。他也是從中興路轉戰而來,現在的店鋪30多平方米,有上千多件物品,可都是他的寶貝。

  “什麼都可以收,什麼都可以賣!”在吳軍眼裡,雖然都是舊貨,但背后有一個個故事,也承載了主人一段珍貴的回憶。他店裡的物品千奇百怪,有舊獎狀、殘缺的手套、蘇聯時期的軍用水壺、華僑帽,甚至是舊的信件、照片。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身上別個小的‘隨身聽’,放一盤磁帶,在陽光下聽著歌,路人都會投來羨慕的眼光……”現在,這些磁帶和‘隨身聽’在他店裡也能見到,能讓他回憶起過去的幸福感。磁帶有鄧麗君的、劉德華的,一般十多元收進來,二三十賣出。

  他自豪地展示店裡的“明星產品”。比如上世紀八十年代,重慶無線電廠出的紅岩牌電視機、日本三洋牌收錄機。他說,以前重慶的跳蚤市場,除了中興路,還有在較場口、儲奇門、人民公園、十八梯,來的都是中老年人,買新的舍不得,買舊的拿回去自己用。現在年代不同了,都是年輕人買回去拍視頻、拍電影、做裝飾,增添懷舊感。

  吳軍特別展示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三轉一響”——轉的是自行車、縫紉機、手表,響的是收音機。據了解,改革開放初期,大家都以擁有這樣的高級物品為驕傲,后來隨著國家的經濟發展,“奢侈品”成為了日常用品,甚至慢慢被時代淘汰。“而現在隨著復古風潮,這些當時的‘大件’又開始受歡迎了!”

  吳軍表示,現在來淘老物件的人確實都是自己喜歡,有的是為了開店所用,淘一些拿回去作擺設。“現在其實花更少的錢也能買到仿制品,專門有機器做舊的。但是哪裡會有真的舊貨這樣的質感嘛!”他的店裡,就經常接待學美術專業、導演專業的大學生,吳軍也非常樂意為年輕人提供方便——他們在其它地方找不到的“絕版”,在他店裡找到了,那種喜悅感,比賺錢還開心。

  而賣家又是些什麼人呢?店主老陳說,有的是擱家裡沒用了,有的是搬家嫌麻煩,或者是家裡老人走了,下一代拿來出售的。對此年輕買家也不會忌諱。在吳軍看來,現在生活好了,更新換代太快,很多人家裡堆滿了被淘汰的舊物,直接丟棄造成極大浪費。送到我們這裡可以變廢為寶,兩全其美。

年輕顧客在二手市場裡觀看老舊物品

  黑白電視機比彩電值錢

  隨著舊貨的功能發生變化,價格評判標准也隨之改變。店主老陳介紹,一台老式舊電視機、舊冰箱,以前對價格的衡量標准主就是看其功能性,而現在,往往是由其外觀決定,也就是年輕人常說的“顏值”。

  一台已經無法使用的舊電視,如果“顏值”高,哪怕已經無法使用,也能賣出三四百元。而如果一台接上線還能使用,卻不那麼好看的電視機,價格反而要低一些。

  舊貨的價格也悄然發生著變化,據記者詢問,一個舊保溫瓶、一個舊煤油燈,能賣出一兩百元,已經遠遠超出“舊貨”本身的價值,購買者依然不在少數,因為他們看重的,就是這一份復古的感覺,對成色新一些的,反而不那麼感冒。

  吳軍介紹他店裡的一台9英寸的黑白電視機,比25英寸彩電更能賣得起價錢,200-500元不等,因為前者年代久一些。完全顛覆了曾經“成色新品質高價格更高”的市場規律。

  下午3點,老陳熱情地跟一位顧客介紹一台七十年代末的昆侖電視機,“你看,還能打開,顯像管還是完好的,還能收閉路電視哦。”對方哈哈大笑:“老板,我買回去主要是做擺設,哪裡管它能不能收到電視節目哦!”老陳也笑了起來,表示贊同,“對對對,肯定是當擺設,但就是跟你說明當時的商品質量有多好!”

店主在維修老舊電器

  有人只是來“打卡”

  吳軍說,本來早已習慣了和中老年顧客打交道,而現在年輕人對跳蚤市場表現出更大的熱情,作為店主,也要與時俱進了。“90后”顧客吳西說,這裡有他們喜歡的新鮮玩意,能展示自己的創意和心意,也能找到自己希望擁有的獨特商品,在買賣之間也能結識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老吳現在每周會接待數百甚至上千顧客,大部分是年輕人,有的是不會買東西的,只是來“打卡”,拍一張復古色彩的照片。他也不生氣,看著大家在自己收的老物件中徜徉,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他說,現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大家也越來越追求精神上的東西,對具有年代感的老物件有了一種情懷。他覺得是一種好現象。“外地游客越來越多,說不定以后我們董家溪跳蚤市場還會成為一個網紅景點呢!”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紀文伶 實習生 高超浪

(責編:秦潔、張祎)

頭圖推薦

  • 智能產業集聚發展智能產業集聚發展
  • 9支車隊角逐“最強車腦” 5支車隊虛擬世界“過招”9支車隊角逐“最強車腦” 5支...
  • “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 重慶奧的斯的“智博效應” 工人減兩成 產能翻一番重慶奧的斯的“智博效應” 工人...
  • 智慧社區 為市民生活增添便利與驚喜智慧社區 為市民生活增添便利與...

圖片新聞

  • 先睹為快 智博會上有這些“黑科技”先睹為快 智博會...
  • 重慶力爭年內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1萬輛以上重慶力爭年內推廣...
  • 花溪街道自制車貼 倡導文明駕駛花溪街道自制車貼...
  • 銅梁:蓮藕產業連成線 鄉村富起“一大片”銅梁:蓮藕產業連...
  • 劉寒同:17年堅守漁政執法崗 守好母親河劉寒同:17年堅...
  • 萬開雲同城化發展駛入“快車道”萬開雲同城化發展...
  • 唐貞觀時期墊江縣令王才墓志銘被發現唐貞觀時期墊江縣...
  • 豐都龍河鎮:興產業 惠民生 促振興豐都龍河鎮:興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