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榨菜集團推進生產自動化智能化

做好一碟“國民下飯菜”

2020年12月21日09:07  來源:重慶日報網
 

涪陵榨菜集團建設的國內首個榨菜智能化生產車間。(涪陵榨菜集團供圖)

  忙碌的工人、轟鳴的挖掘機、穿梭的貨車……12月9日,涪陵區新城區烏江涪陵榨菜綠色智能化生產基地,一派繁忙的景象。

  “再過兩年,一座智能化榨菜加工基地將在此處拔地而起。”涪陵榨菜集團副總經理韋永生介紹,這是涪陵榨菜集團從自動化向智能化跨越的重點工程,2023年一期項目建成后,基地將啟用多項智能化生產設備、技術,力爭3年達產,年產值超50億元。“這也將是國內首個實現從原料進廠到腌制、制作、包裝、物流全智能化操作的榨菜生產基地。”他說。

  研發升級

  小咸菜背后的科技創新

  涪陵榨菜誕生於1898年,一百多年來,這道長江兩岸百姓餐桌上不起眼的佐餐小菜,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國民下飯菜”,走上國內外消費者的餐桌。

  一碟小小的榨菜如何從眾多醬腌菜產品中脫穎而出,且經久不衰?榨菜行業龍頭企業,中國醬腌菜行業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涪陵榨菜集團給出4個字的回答:傳承創新。

  走進涪陵榨菜集團的生產車間,很少看到工人忙碌的身影,有的只是一條條自動化生產線在不知疲倦地高效運轉著。

  就在2000年以前,這裡的榨菜生產還完全依靠人工。“現在除了腌制翻池、看筋剝皮,基本上全都是機器操作了。”涪陵榨菜集團副總經理賀雲川說。

  賀雲川表示,2000年以后,國內科技發展步伐加快,在內外部環境影響下,涪陵榨菜集團將科技創新作為企業發展“核動力”,成立技術中心,在傳承“三腌三榨”傳統工藝的同時,對生產設備、技術,產品包裝、品類等進行研發升級,推動產業向自動化發展。

  “你看我們這個包裝,是2017年推出的鋁箔袋,雖然薄,但包含印刷層、鋁箔層、尼龍層、PE層,共有4層,能保証產品在兩年內味型不變,遠超國家制定的12個月的標准。”賀雲川說,好的榨菜必須韌、脆、香,多年來,該集團不斷創新攻關,用巴氏滅菌技術取代防腐劑使用、用氮氣保鮮替換真空包裝等,並不斷挑戰業內最高水平,隻為保証榨菜質量,確保風味不流失。

  近年來,根據消費者的反饋,涪陵榨菜集團還不斷對產品進行“低鹽化”處理,將鹽度從12度降至5度,受到消費者廣泛好評。

  通過創新推動發展,涪陵榨菜集團市值現已超過300億元,並惠及了下游廣大青菜頭種植戶。重慶日報記者了解到,截至2019年底,涪陵新組建榨菜股份專業合作社197個,其中由涪陵榨菜集團對接的比例佔75%左右,惠及農戶10萬戶以上。

  不搞技術封鎖

  提高行業自動化水平

  2015年前后,隨著各行業自動化水平的提高,整個榨菜行業也亟須從人工操作向自動化生產轉型,提高生產效率,但自動化生產線的研發成本,一般企業根本支付不起。

  涪陵榨菜集團早已在2002年通過國際招標實施自動化建設。德國設備制造企業中標后,歷時兩年,研發生產出國內首條榨菜自動化生產線﹔隨后,又與國內多家設備單位共同研發優化,於2010年生產出了更穩定的國產生產線。

  “我們不搞技術封鎖,幫助兄弟企業加快自動化步伐。”韋永生說,為提高整個榨菜行業自動化程度,推動產業進步,該集團並未對該條自動化生產線研發技術申請專利,並為有意願進行自動化生產的企業提供設備購買渠道。

  2018年,涪陵區浩陽食品有限公司就購買了兩條自動化生產線。此前,該公司一年生產榨菜1000—2000噸之間,如今能達到2萬噸,產量提高十幾倍,兩年就把設備購置費給賺了回來。

  “一台包裝機一分鐘能出50多包產品,一條線上有8台,這效率人怎麼也趕不上!”在該公司的自動化生產車間,總經理楊軍指著設備介紹稱,“若不是榨菜集團‘老大哥’幫助,我們早撐不住了。”

  據涪陵區榨菜辦統計,通過涪陵榨菜集團的技術支持,當地37家榨菜企業中自動化生產比例已達95%以上。不少企業也因此慢慢壯大,榨菜產品質量穩步提升。

  在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帶動下,“涪陵榨菜”品牌價值逐年提高,2018年達到147.32億元。

  加強科技研發

  向智能化生產邁進

  今年7月,涪陵榨菜集團建設的國內首個榨菜智能化生產車間投入使用,實現了從青菜頭淘洗、拌料到成品包裝等生產流程的全線智能化操控。

  車間裡設立了數字化控制中心,依靠在生產線各環節上分布的數據採集系統,加以運算后對生產流程進行自動匹配、自動干預修正、預警提示。

  “科技創新沒有終點,作為行業龍頭,我們始終要有超前意識,才能引領行業發展。目前,我們已邁入智能化發展階段。”韋永生說,近年來,企業不斷加大科技研發投入,經費逐年遞增,去年集團的科研經費支出為2596萬元,科研團隊人數達到100余人。

  “待烏江涪陵榨菜綠色智能化生產基地建成投用后,科研投入還將成倍級增加。”韋永生介紹,項目一期將建40萬噸窖池,10條智能化生產線,實現年產20萬噸榨菜。屆時,該集團將在基地的每個窖池上方配備機器,通過后台控制,實現腌制翻池的機械作業。

  在看筋剝皮方面,相關機器研發現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待基地建成后,設備就能問世投用,真正實現全流程智能化操作。”韋永生說。

  隨著生產能力提高,涪陵榨菜集團還將帶動全市榨菜種植面積擴大,更好地保証農民利益,並推動整個行業從自動化向智能化跨越。

  本報記者 栗園園

(責編:陳易、張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