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首個市內免稅店 記者 唐小堞 攝
如果不想出遠門,怎樣才能買到優質的海外商品?除了專櫃、代購、電商網購,市內免稅店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日前,重慶首個市內免稅店入駐長嘉匯彈子石老街,市民在商圈就能就近購買免稅商品,實現即買即提。
相比其他購物方式,市內免稅店具有價格優惠、距離較近的特點,但限制條件是須持本人有效期內護照才能購買。這一新的購物方式來到重慶,是否會對商場和購物中心的專櫃帶來沖擊?消費者會更傾向於哪種購物方式?
重慶首個市內免稅店 較專櫃價優惠20%-30%
該市內免稅店位於長嘉匯購物公園,共有上下兩層樓,面積達1400平方米,匯集了化妝品、香水、精品配飾、腕表、食品、日用品等多個品類。目前,該免稅店為試營業狀態,開放了一樓空間,預計1月下旬品牌入駐完畢后,將全部對外開放。
目前該店內已經入駐了不少國際一線品牌,品類主要集中在化妝品、包、食品。品牌專櫃走的是精選路線,套裝產品較多,部分產品可以現場試用。
重慶中服免稅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閻建新告訴記者:“市內免稅店的出現,源於消費者對質優價美商品的旺盛需求。相比機場免稅店,市內免稅店可以在商圈就近為消費者提供服務,同時價格較專櫃優惠20%-30%,並且即買即提,購物體驗更加便捷。”
因受疫情影響,出境旅游受限,所以為了刺激消費回流,市內免稅店在購物條件上有所放寬。在持本人有效期內護照的前提下,從原有的“入境之日180天內”,變為“2019年8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入境”,護照有效期大幅延長。
“如果按照原來的政策,重慶地區隻有數千人符合條件,但按照放寬后的政策,重慶地區有大約78萬的市民符合市內免稅店的購物條件。”閻建新表示,為了滿足廣大重慶市民對免稅商品的需求,該店計劃引進97個、近3000種商品,並且在選品上側重國外市場的熱門產品。“就元旦假日的試運營情況看,最受消費者歡迎的是國際一線品牌的美妝產品。”
消費者購買免稅商品
更加看重價格和品牌
就品牌、品類看,市內免稅店與商場、購物中心存在著一定重合,但價格更加優惠。同樣位於商圈的市內免稅店入駐,是否會影響到消費者的購物選擇?
“市內免稅店可以直接提貨,價格是專櫃的7到8折,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90后張小姐告訴記者,專櫃購物雖然品類較全,但價格確實比較貴,隻有節日活動時才會有大力度的促銷。“市內免稅店來了之后,至少消費者的購物時間會靈活不少,隻要有需求就可以去購買。”
而在市民徐小姐看來,無論市內免稅店價格有多優惠,商品是否具有有吸引力才是決定“剁手”的關鍵。“以前出國旅游時逛免稅店,發現很多商品的款式、型號比較過時,有些熱門產品還會缺貨。如果沒有提供到消費者需要的產品,就算市內免稅店價格的確比專櫃便宜,我也不會買單。”
除了免稅店購物,隨著購物方式日趨多元化,代購、跨境電商、電商直播等方式也頗受消費者歡迎。
對於這一問題,張小姐表示,由於疫情還在持續,海外代購風險很大,所以在購物方式選擇上,她主要在專櫃、直播、免稅店中選擇。“首先考慮的因素肯定是價格,然后是產品的款式、型號等是否適合自己,最后是購物便利性。如果是購買美妝產品,我會傾向於在雙十一、雙十二期間在網上購買,這些東西很標准化,和線下沒有太大差別。如果是包、墨鏡,我會傾向於免稅店,隻要確定了品牌和款式,到手價格會優惠很多。專櫃的話,會在急用的時候去購買。”
徐小姐則指出,她在選擇購物方式上也會首先考慮價格,但前提是要保真。“專櫃保真,但是價格有時候確實不夠美好。海外代購、跨境電商價格雖然便宜,但是產品真假難辨,而直播銷售的產品沒有直觀看到也存在風險。相比其他方式,如果市內免稅店能夠做好品質的把控,同時選品過關的話,對於消費者的吸引力應該會很不錯。”
免稅店市場正升溫
各大巨頭布局加速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元旦假期期間,海口海關共監管銷售離島免稅品66.9萬件,購物人數7.6萬人次,銷售金額5.4億元人民幣,同比分別增長200%、80.9%和195.16%,創歷年元旦假期新高。這意味著,在疫情背景下,人們對免稅店購物呈現出不減反增的熱情。
由於免稅店市場升溫,近期海南掀起了免稅店開店潮,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四部委聯合批復,同意海南新增6家離島免稅店,布局於海口、三亞兩大中心城市,銷售面積增加超22萬平方米。僅在今年元旦前夕,就有三亞海旅免稅城、中服三亞國際免稅購物公園、中免三亞鳳凰機場免稅店開業,而海控全球精品(海口)免稅城、深免海口觀瀾湖免稅購物城也將於2021年1月開業。
據世界免稅協會統計,2019年,中國人消費了全球40%的免稅品,其中境外購買免稅品整體規模超1800億人民幣,但同時期的中國免稅市場的銷售額卻隻佔全球免稅銷售份額的8%。
目前,獲得免稅品經營資質的企業共有八家,包括中免集團、日上免稅行(中免控股51%)、深免集團、珠免集團、海免集團(中免控股51%)、中出服、中僑(中國港中旅控股70%)、王府井等。
隨著免稅店市場升溫,這一領域也吸引了不少入局者。在海南免稅店開店潮中就出現了京東的身影,海南三亞海旅免稅城中設立了京東國際免稅實體店,該實體店由京東國際與海旅投聯合運營,以電子數碼產品為主要商品,走差異化路線。此外,百聯股份、嶺南控股、鄂武商A、大商股份、歐亞集團、南寧百貨、友阿股份、中百集團、步步高、東百集團等十余家上市公司或其大股東先后宣布申請免稅品經營資質。
此次入駐長嘉匯購物公園的中服免稅店屬於中國出國人員服務有限公司。中出服擁有我國唯一的市內國人免稅店經營資質,同時具備口岸進境與出境免稅牌照。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中出服旗下擁有17家免稅店,其中包括在北京、大連(市內和機場各1家)、重慶(市內和機場各1家)等15家境內店,在迪拜和日本東京2家境外店。
聲音
市內免稅店入場競爭
選品成為競爭力關鍵
重慶零售商協會秘書長王巧玲告訴記者,相比百貨專櫃,市內免稅店在購買條件上有較多限制,這就意味著,它的輻射范圍相對有限。但在價格上,市內免稅店的同類產品有20%到30%的優惠,會對線下專櫃產生一定的分流作用。由於市內免稅店存在著區位、購買條件、免稅額度等限制,整體來看,這種分流作用不會太大。
她指出,從當前免稅店存在的問題看,其選品會與百貨專櫃,甚至是跨境電商、直播等有一定差距,這就對消費者體驗帶來了影響。“現在的消費者越來越理性,價格不是唯一決定因素,而是看重綜合因素。在性價比較高前提下,如果市內免稅店能做好選品,及時把握前沿消費潮流,不僅僅是引入海外商品,那麼就會極大提升自身吸引力。”
她建議,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線上線下融合已經是大勢所趨。市內免稅店在做好選品的基礎上,也應完善線上渠道,讓消費者從多種渠道觸及商品信息,提升購物便利性。
消費回流空間大
免稅店已成風口
在資深零售專家李運楊看來,免稅行業是一個獨特的旅游消費市場,發展潛力巨大。2019年,韓國入境旅游人數為1750萬人左右,中國2019年入境人數1.45億人次,約為韓國8倍,韓國2019年免稅銷售額達到210多億美元。中國免稅業銷售額約為韓國的三分之一,遠遠低於韓國,這就是差距,也是發展空間。
進入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國際航班數量減少,中國入境游客數量急劇下滑,對中國免稅業造成巨大沖擊。但只是暫時的,隨著疫情的結束,會有一個大的反彈。
他表示,在出入境旅游尚未全面恢復的情況下,海南離島免稅業務一枝獨秀,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中國消費者在全球免稅市場中的強大購買力沒有變化。業績的提升雖有政策和壟斷的因數,但隨著開放競爭必然會加劇。最終國內免稅業會在競爭中優化供應鏈,調整品類結構,搞好商品陳列、場景布局,突出價格優勢,滿足目標客群的需求,中國免稅業就會在消費回流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重慶商報-上游新聞記者 唐小堞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挂壁路”“盤山路”。…【詳細】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