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韶穎委員:推動成渝養老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

2021年01月21日14:50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人民網重慶1月21日電(陳琦、黃軍)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根據相關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這意味著養老服務面臨更大的挑戰和考驗。在今年的重慶兩會上,重慶市政協委員、迪馬股份董事長羅韶穎將目光聚焦到了養老。她建議,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持續走深走實的大背景下,推動成渝養老產業高質量融合快速發展正當其時。

  養老產業逐步類型化 缺乏互補作用和長效協同機制

  羅韶穎說,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速,人才高頻相向流動,經濟高速融合發展,人員交往進一步加強,也帶來兩地異地養老需求的不斷擴大。從養老的整體趨勢來看,目前絕大多數老年人依托社區居家養老,少部分老年人在老年化社區養老,更少的老年人去了養老機構。

  但在實際中,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缺乏有效的長效盈利模式,單獨依靠補貼難以走上良性發展軌道,同時,機構養老所提供的專業化、多元化服務,在居家養老、社區養老中很難得到享受。並且,成渝地區對於養老機構的金融支持力度仍較低。在流動貸款優惠、降低機構融資成本、提升融資速度、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等方面與東部地區仍有不小差距。

  羅韶穎在調研中發現,很多養老機構出於成本等因素考慮,更多的是雇佣下崗員工,多數未經過專業培訓,對專業標准要求不嚴,養老服務機構也存在“招人難、用人難、留人難”的問題,養老苦、養老累的陳舊觀念仍然較濃。

  頂層設計、資金支持、人才培養 缺一不可

  為此,羅韶穎在提案中建議,可由成渝兩地民政部門牽頭,多部門組成養老服務成渝聯席會議制度,頂層設計融通方案,打通兩地養老數據和養老機構評級,結合產業豐富養老服務業態,創新兩地候鳥養老服務,探索“互聯網+智慧養老”。

  再者,科學協調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的關系,發揮家庭、社區和機構各自優勢,促進各種養老服務方式融合發展,“居家養老優勢在於老人本身對環境熟悉,社區養老優勢則在於平台信任與距離優勢,機構養老優勢在於專業化、標准化、康養化服務。”

  還可以定制多元化服務包,為老年人提供針對性上門服務。以社區為平台,以社區老年人養老需求為導向,整合社區周邊的養老服務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緩解家庭上班通勤時長等導致家中無人照顧老人的情形。

  “養老機構的融資問題也需要解決。”羅韶穎說,要暢通養老機構融資渠道,提供稅收優惠支持政策,推動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對養老機構融資開通綠色通道。並通過探索打通醫療保險、豐富商業養老險等方式,多元化減輕老人負擔。對養老機構提供財政稅收優惠支持政策和養老機構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政策,對養老機構用電、用水、用氣、用熱等實行優惠價格政策,鼓勵社區養老發展。

  養老產業需要人才支撐。羅韶穎說,要支持開辦養老服務培訓機構,引導成渝兩地職業院校、大學等開辦專門的養老專業,培育養老人才,聯合衛生院校、科研院所、養老機構、行業協會等,通過招考、招聘、定向培養等方式,吸引年輕人才投身養老產業,為養老服務培養有知識、懂技術的專業人才,並努力提高養老人才待遇福利。還要大力發展社區義工志願者服務隊伍,完善義工注冊制度和激勵機制,做好養老服務人才的有效補充。

(責編:陳易、張祎)

本網專稿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挂壁路”“盤山路”。…【詳細】

原創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原創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