墊江縣愷之峰的牡丹花婀娜綻放
巴谷宿集的夏日美景
一山牡丹紅,百裡米糧倉,千年耕讀史,萬家豆花香。
天氣晴好,鮮花四野,墊江展開了一幅多彩春之畫卷。從重慶主城出發,向東北而行,乘坐高鐵或是沿滬渝高速驅車100公裡,1小時即可到達。
牡丹故裡,康養墊江。近年來,墊江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全市“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戰略機遇,依托“兩山四水四季花”,打好“牡丹”“康養”“鹽浴”“古寨”“鄉村”5張牌,圍繞重點項目、配套體系、節氣活動、產品業態等方面,抓機遇、補短板、強弱項,全面推動文旅體深度融合發展,全力打造農文旅融合的國家康養文化旅游集聚區。
2020年,全縣實現游客接待達525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29億元。
扮靚節慶活動
全面提升熱度形象
3月19日,以“情系山水牡丹·逐夢康養墊江”為主題的第二十二屆墊江牡丹文化節開幕式在愷之峰旅游區舉辦。步入景區,牡丹花已盛開大半,鮮紅似火、潔白如雪,或生於峭壁之間、或藏於山野之中,游客們在花叢中擺姿勢、凹造型,或自拍、或錄視頻,歡呼聲、笑聲響成一片。
“我們在原有牡丹花品種的基礎上引進牡丹種類23種、芍藥種類9種,共計5萬株。同時,新建了精品牡丹園——天香園,園內花期可至5月,能滿足不同時間的賞花人群。”據愷之峰旅游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進一步強化游客體驗感和獲得感,該景區在原有的管式滑道、懸崖秋千、旋轉秋千等游玩項目基礎上,新建了玻璃觀景平台、玻璃廊橋項目等體驗項目,新增了AI旅游智慧系統、近千套導視系統標識標牌和全域廣播系統,讓游客更便捷、舒適地游覽景區。
已連續舉辦22屆的牡丹文化節,已然成為墊江文旅盛會的“金名牌”。以牡丹為媒、康養為核,為持續做靚牡丹文化節,墊江以活動貫穿全年、輻射城鄉的思路,在文化交流、賞花旅游、康養旅游、體育休閑、農產品銷售等多領域,策劃了文藝演出、全民健身、中華仙草園中醫養生文化節、墊江白柚採摘節等36項活動,拓展了“新民春牛舞”“高峰薅秧歌”“高安嗩吶”“開山號子”等非遺文化體驗。同時,將借助各類媒體平台,搭建集現場互動、實地體驗、直播交流、攻略指導、視頻傳播、話題營造為一體的全方位立體傳播矩陣,進一步推廣好墊江的人文歷史、山水美食。
以節擴影響,以節育品牌,以節促發展。為不斷發揮節氣活動在擴大對外開放、促進城市建設、拉動產業發展、提升人民幸福等方面的助推作用,今年3月至12月,該縣還將舉辦馬拉鬆賽、龍舟賽、垂釣節、冬泳比賽、羽毛球賽等全民健身系列活動﹔4月至5月,舉辦墊江中醫養生文化節﹔11月,舉辦第五屆中國(墊江)石磨豆花美食文化旅游節﹔4月至12月,在3個鄉鎮舉辦水果採摘節系列活動。
完善配套體系
大力提升服務品質
在距離愷之峰旅游區不到10公裡的地方,一間名為“巴谷·宿集”的民宿自開業便在網絡上走紅,引得游客從四面八方來此打卡體驗。
清晨,從高處俯視這間民宿,遠方是若隱若現的城市,近處是雲霧繚繞的山野和布滿梯田的油菜花,泳池、書屋、稻田餐廳、觀景台……目之所及,皆是游客打卡拍照的勝地。
巴谷·宿集位於海拔800多米的明月山一脈,背靠南宋峰門鋪石刻和千年荔枝古道等古跡,毗鄰愷之峰旅游區和牡丹櫻花世界兩個4A級景區,現投入運營的民宿一期面積約2400平方米,有5棟民宿共25間客房,因其設計理念及品質,被納入飛蔦集、元白等國內民宿知名品牌,榮獲“2020最受關注新開業民宿”和“新浪微博&宿集營造社致敬民宿大獎”等獎項。
以民宿經濟為抓手,不斷完善旅游配套體系。墊江還依托牡丹櫻花世界打造櫻之花田園風民宿等,提升服務品質的同時,不斷助推旅游業轉型跨越發展。同時,按照“先行先試”“以點帶面”的定位,還重點圍繞明月山內槽公路,重構鄉村休閑旅游體系,實現長藤結瓜、串珠成鏈,積極打造富有墊江特色的明月山民宿群,並充分融入鄉野、鄉俗、鄉情、鄉風等地方文化,著力提升民宿價值鏈。
截至目前,該縣已有4星級旅游酒店2家,旅游網點和旅行社(分社)18家,商務酒店、星級農家樂、特色餐館、度假山庄約1500家,累計培訓旅游管理人員、景區講解員、行業服務人員5000余人次,旅游配套服務品質不斷提升﹔公路通車裡程達到4283.6公裡,公路面積密度為282.2公裡每百平方公裡,旅游交通更加便捷﹔建成休閑廣場198個、全民健身點27個,新(改建)旅游廁所60座,旅游公共設施不斷完善。
深耕融合發展
積極拓寬業態邊界
連日來,風和日麗,不少游客趁著好時光來到畢橋村,體驗鄉村文化、找尋鄉愁情懷。在田野間,可賞無際花海﹔在鐘樓上,可登高望遠﹔在生態迷宮裡,可探險嬉戲……
近年來,畢橋村以“尋覓鄉愁之旅”為主線,以“大美墊江·畢橋鄉愁”為主題,重點圍繞吃、住、娛培育文旅產業,不斷激發消費經濟新活力。2020年,含畢橋村在內的17個鎮村點獲評市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單位。
“十三五”時期,墊江積極推動堅持“文旅+”“+文旅”模式,著力將文旅與農業、林業、商貿、康養、研學等特色產業融合發展,與產業轉型升級相結合,與鄉村振興相結合,不斷打造旅游新業態,釋放文化旅游產業質效。
發展非遺文化。該縣建立了市、縣兩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體系,列入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0項、代表性傳承人9人,創建市級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1個、傳承教育基地1個。大石竹編《鬆鶴延年》榮獲首屆重慶“夔州工匠杯”中國傳統工藝品金獎﹔墊江角雕《龍柱手杖》獲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銅獎﹔墊江醬瓜、梅咂酒入選“全市最受歡迎非遺50強”。
拓展產品業態。圍繞“兩山四水四季花”等自然資源,策劃了明月山賞花休閑游、南部快速路文旅養生游、北部快速路生態旅居度假游和龍溪河休閑農業主題游等4條精品線路﹔圍繞耕讀文化、牡丹文化、鄉愁文化等文化形態,發展了豆花小鎮、鄉村民宿、特色小灣休閑游產品﹔圍繞瓜果種植、採摘、品鑒等農業項目,推出了農產品採摘游等體驗游產品﹔圍繞森林、中醫藥等特色資源,開拓了康養旅游項目……美麗鄉村游、水果採摘游等新業態產品體系紛紛涌出,文旅帶動多產業融合發展的格局逐步形成。
唐楸 圖片由墊江縣委宣傳部提供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挂壁路”“盤山路”。…【詳細】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