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文物被點名了!近日,國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印發通知,明確要求堅決剎住濫建山寨文物之風。
近年來,一些地方或為提高知名度,或為吸引游客流量,斥重金復制或仿建著名文物。這其中,天安門、長城、故宮、兵馬俑等是常被山寨的熱門景點。梳理這些山寨文物,有些是打擦邊球,以“再現歷史”“重建文物”之名大拆大建﹔有些是挂羊頭賣狗肉,影視城、文旅項目都成了山寨文物的幌子﹔還有一些則是赤裸裸的造假,用粗制濫造的假文物打造吸引游客的真景點。
文物“李鬼”層出不窮,間接折射了公眾文化生活需求的持續升溫,中華傳統文化正在“文博熱”的浪潮中綻放魅力。一些地方正是趁著這股熱潮,打起了制假建假、借假生財的“歪主意”。殊不知,山寨文物徒有文物之“形”,卻缺少文化之“魂”,其中不少造價高昂、浪費巨大,破壞了當地原有的自然與文化風貌,還有一些對歷史文化進行了錯誤解讀,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山寨文物頻現,是一些地方對本地特色文化缺乏自信的表現。中華大地上,源遠流長而又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百花齊放,既有激越奔放如大河奔流,也有婉轉清麗似小溪潺潺。扎根地方特色文化、挖掘本地歷史遺產資源,才是構建良性地方文化生態的正途,也是文化自信和審美品位的體現。斬斷山寨“捷徑”,接續歷史傳承,才能真正讓有溫度、有厚度的文化故事走進普通大眾的生活。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挂壁路”“盤山路”。…【詳細】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