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師橋”被洪水沖走,國共合作談判舊址變成“便民服務中心”,無名烈士沒等來親屬相認終成“無名氏”……
近日,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不同於延安、井岡山等聞名全國的紅色基地,我國大量小型紅色資源或因自然侵蝕且保護不力,或因研究不足、宣介不夠等,正面臨消失風險。
革命文物、革命遺跡、烈士陵園等紅色資源,記載著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和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提醒人們勿忘來時路,激勵人們奮發向前。
當前,全國各地都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那些規模和體量較小的紅色資源,作為群眾身邊最好的“活教材”,對於身處於各地的基層黨員干部、學生和群眾來說,有很好的教育激勵作用,效力不可小視,不應隨時間而湮沒。黨史學習教育要求辦實事、求實效,紅色資源保護正是衡量各地學習情況的一把“尺子”。這些革命遺址都沒保護好,烈士生平還未研究清,從何學習?我們又如何經得起歷史的“注視”?
歷史是一個民族的根脈,“點點星火”意義重大。各地應加強對紅色資源的甄別、研究和保護,重數“家珍”,尤其對一些年久失修、破壞嚴重的遺址進行搶救性保護。同時還應加強史料研究和資源開發利用,打造群眾身邊的“小微教育基地”,讓“點點星火”成為照亮我們前行之路永不熄滅的“心燈”。(作者為新華社記者)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挂壁路”“盤山路”。…【詳細】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