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地產>>媒體聚焦

龍湖老舊小區公益改造 30多處細節展現關懷

2022年10月24日15:41 |
小字號

日前,一條拍攝騾子馱運材料的視頻讓人眼前一亮,視頻中,幾頭騾子穿梭在紅牆小巷裡,視頻拍攝於由龍湖集團、龍湖公益基金會打造的沙坪壩團結村重慶老舊小區公益改造現場。

騾子在紅牆小巷裡馱運材料。龍湖供圖

騾子在紅牆小巷裡馱運材料。龍湖供圖

100余萬元打造團結壩社區全新公共空間

團結壩社區位於重慶沙坪壩區石井坡街道,建成於上世紀70年代,已經有50多年歷史。龍湖重慶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組確定沙坪壩團結壩社區為2022年度的20個改造點位之一,實施公共空間適老化改造及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其中公共空間改造預計投資額100萬元,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預計投資額60萬元。今年8月,龍湖公益啟動了該小區的適老化改造,根據設計,該小區的適老化改造主要以提高適老化水平為切入點,增設適合老年人及兒童的配套設施,將小區戶外打造成一個集娛樂健身功能為一體的全新社區公共空間。 

改造完成后的團結壩小區。龍湖供圖

改造完成后的團結壩小區。龍湖供圖

團結壩改造項目在一個山坡上,光是台階就有100多級,汽車根本開不上去。整個改造有著近200多噸的混泥土材料、磚石等需要搬運。前幾天,正在施工的重要階段,施工隊員們想起了曾經的“打工騾”,經過集體討論和評估,最后決定把這群“打工騾”再次請出來,於是就有了騾子穿梭在“紅牆小巷”裡的畫面。

30多項人性化關懷設施 讓小區溫暖延續

“我們所涉及的改造小區,都是幾十年的老社區。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不光是一個房子,更是一份記憶。”適老化改造項目的工作人員表示,龍湖公益基金會對於老舊小區改造的,不僅僅是對房屋和院子的翻新。他們希望的是幫助所居住的人承載和傳遞那份居住的記憶,讓老小區和老房屋的溫暖得以延續。每一個改造的老小區和房屋,工作人員都要實地勘察后再設計,還會與住戶們進行座談,充分了解小區的歷史,為了能更好的掌握他們的需求,針對性的開展改造。“我們希望每一處改造都是結合小區的地形,文化和業主們的需求的煥新。”

據介紹,在團結壩社區廣場改造中,涉及約34項人性化關懷設施,包括道路無障礙、照明、休閑座椅、健身設施等。“以前廣場的地面是透水磚,容易滋生雜草。本次改造后的地面,選擇浸水后也能防滑的材料,而且更加耐磨。針對老年人出行不便的情況,小區廣場改造好后,台階增加防滑條,同時設置無障礙坡道,無障礙坡道增加拉槽。就連台階寬度上,他們也考慮到老年人需要攙扶,特別進行了加寬,完全可以供兩人攙扶通過。

過去,因為小區夜間的燈光照明等問題,老年人很少外出活動。本次改造,設計師也充分考慮到這一點,選擇了避免直射的燈光,燈光亮度也經過測試,保証照明充足而又不產生濃重陰影和眩光。同時在道路兩側的地上,還安裝了伴隨燈帶,這樣夜間出行難題也解決了。

一把座椅的“小機關” 藏著公益用心

不光是硬件上的設計用心,在重慶老舊小區的適老化改造中,龍湖公益基金會的設計師們還有著很多滿足居民需求的“小細節”。“我們在設計時會自己去實地體驗,看看到底舒不舒服,有時候我甚至會讓我爸媽也一起加入,或者請教社區的老人,我覺得設計要真正的適合他們的需求。”工作人員表示,以社區的座椅為例,裡面就有著很多的小心思。重慶氣候濕潤,考慮到冬季老年人活動,老小區的座椅選擇了耐潮的木制座椅,這樣坐起來較暖和,座椅設計有靠背,靠背傾斜角度105度,托住人體脊柱減少勞累。座椅上設置有扶手,方便老人起身和坐下。扶手處還設計有水杯凹槽,方便人們將水杯放入凹槽避免打翻。旁邊還有拐杖凹槽,便於固定拐杖,座椅的后背一邊還有看護兒童攀爬台,這個攀爬台比較高和寬,老年人帶孩子,不擔心孩子攀爬翻滾出座椅。座椅旁還有戶外插座,方便老人手機、耳機等電子產品充電。椅子的兩端還有置物台,方便居民隨手擱置東西。

“我們的改造也是在不斷迭代,聽取了大家的反饋,然后不斷更新。”以正在改造的團結壩廣場為例,本次改造中增加了此前其他地方沒有的新細節-----置物架,方便居民放置東西。一個小小置物架包括衣帽挂鉤,可以臨時放置衣服、包包、帽子等物品,置物托盤,便於放置水杯等物品。環形卡扣,方便居民臨時可收納雨傘、拐杖等物品,這些小細節的設計,看似普通卻細節滿滿,方便耐用。

“因城施策” 龍湖公益惠及更多群體

從合川名人麗都小區,到團結壩社區,再到大渡口東正社區、渝北區工農社區……去年12月份,龍湖公益基金會宣布5年內向中國光彩事業基金會捐贈2億元,支持重慶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及鄉村振興。其中,1.6億元將用於支持渝中區、渝北區、江北區、沙坪壩區、大渡口區、兩江新區、巴南區、九龍坡區、合川區等區縣老舊小區的社區公共空間改造及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

在龍湖集團持續的公益助力下,更多的老街巷、老廣場煥發了新生,有了新故事。更多的老居民住上了更安全和方便的家,家的記憶被延續。除了在重慶,龍湖的適老化改造還在全國更多地方進行著,並不斷總結,探索著公益化改造的新模式。

“因城施策”“一戶一表”,這是龍湖適老化改造的策略,讓更多的老小區得到煥新,讓更多老房子的故事能延續。截至目前,龍湖公益基金會已在重慶、成都、上海、蘇州、贛州、蘭州、晉江、長沙、煙台、青島、沈陽、長春等14座城市落地,累計為超2.5萬位老人帶來身邊的“小確幸”。

未來,龍湖還將進一步加大公益事業的投入,激活更多公益力量,惠及更多群體。(蔣贏)

(責編:黃凌、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