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病房里,33岁的王平(化名)准备出院了,他的右腿刚换上人工髋关节不久,为他换关节的,除了医生,还有一位“机器人”,王平也成了重庆首例机器人换关节的病人。
Mako骨科机器人。(资料图)
每天喝半斤白酒 33岁男子双侧股骨头坏死
在上周一住院以前,王平根本不会把股骨头坏死和年轻健壮的自己联系起来。今年春节期间,王平感觉大腿髋部有点疼痛,但当时并未引起重视。等到4月初,双腿疼得难以忍受,只能拄拐行走,他才从区县赶到主城来检查。
经重医附一院医生检查,王平被诊断为双侧股骨头坏死,他两侧腿部的髋关节已严重受损,无法使用了,只能先进行一侧髋关节置换手术。
“我才33岁,怎么会股骨头坏死?”针对王平的疑问,医生开始和他一起找答案。原来,王平有一个多年的坏习惯,每天都要喝白酒,一次喝半斤以上。“长期过量饮酒,是导致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原因。”重医附一院骨科主任黄伟介绍,根据世卫组织的建议,正常情况下,男性每日摄入的酒精量不能超过25克。
黄伟和同事们正在Mako骨科机器人的帮助下进行手术。
借助机器人置换关节
术后双腿长度差只有1毫米
在研究了王平的病情后,医生们决定帮助他先把右侧的髋关节置换成人工髋关节。和过去不同,这一次的髋关节置换手术,除了一般医护,还有一位重要的参与者——重医附一院刚引进的Mako骨科机器人。而王平也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手术前,医生用Mako骨科机器人的术前计划系统,采集了王平的三维CT扫描数据,首先在三维空间上模拟出王平的身体结构,对需要置换的髋臼假体,也进行了定位、角度、大小、骨质覆盖等数据调整,以达到在手术后最大限度恢复王平的右侧髋关节功能和腿部相关功能。
4月8日,手术开始了,黄伟借助Mako机器人的机械臂开始手术,机器人凭借其术前精准的测量数据和术中实时信息,为主刀医生提供了精准的安全截骨范围。医生一边实时查看术中的模拟图像,一边操作机器人机械臂磨钻对骨床进行精准打磨,数据精确到毫米。
3小时后,髋关节置换手术完成了,经过测量,王平术后双腿的长度差只有1毫米。“如果采取传统手段手术,双腿长度差一般在5毫米左右。”黄伟介绍,传统骨科手术更多依靠的是医生的经验,与传统关节置换手术相比,Mako骨科手术机器人可以术前进行个体化建模、测量和设计,保证术中精确安全操作,从而辅助完成个体化、精准化的人工关节置换。通过控制Mako机器臂,医生可以完成一些传统术式中不能完成或完成得不好的动作和步骤,同时,极大降低了患者因精准化问题造成的术后两腿长度不一、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情况的发生率。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