侣俸镇干部讨论第二期宜机化改造。 铜梁区委宣传部供图
人民网重庆2月24日电 春至天转暖,田野逐渐回归生机。在重庆市铜梁区侣俸镇文曲村,村民尹飞驾驶着农用三轮车,驶过新建的生产便道。
“绿道修起来了,便道也建好了,不但让环境变好,交通方面也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尹飞说。
今年初,60公里长的西郊绿道在原有的基础上,延伸至侣俸镇文曲村、保乡村,与南城街道和巴川街道原有的西郊绿道相衔接。这段长约4公里的草油路红蓝相间,工人们正在加紧安装护栏和交通标识。
绿道两旁,就是文曲村的宜机化改造地块。文曲村这些年发展起了上千亩精品蔬菜,但除了蔬菜基地之外,仍有部分土地分散零碎,农业机械无法进入田间地头。
闲散零星的土地上,当地居民凭着兴致想种什么就种点什么,山头原有的果树也不成规模,有的已经多年不结果。土地上见不到效益,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更是导致了大量地被撂荒,很多山坡地头上杂草丛生。
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去年起,铜梁区在巴川街道八一路社区、接龙村,侣俸镇文曲村、保乡村实施西郊示范片田园综合体宜机化改造项目。改造建设任务包括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田园果园菜园宜机化打造等,通过开展互联互通、水平条田、水平梯田、旱地缓坡、旱地梯台等多种类型的土地整治,发展精品粮油、精品蔬菜和精品水果。
率先开展的3318亩西郊示范片项目试点,文曲村和保乡村在其中就超过1800亩。加上西郊绿道的建设,村民们热切盼望着能够借助宜机化项目和产业路的延伸,能让这些土地重新利用起来,给村里带来新的收入。
良好的前景,让不少过去只能外出务工的村民选择了留在家乡。尹飞把家里的鱼塘打整出来,开起了农家乐,刚刚过去的春节期间,沿着西郊绿道来此钓鱼、消费的游客络绎不绝。
自从几个月前宜机化改造开始,文曲村11社的李宝玲就积极报名在此务工。“以前屋头除了几亩地没得其他事做,现在终于把这些土地利用起来了,我们才有了工作机会,增加了收入。”她介绍,家里有近10亩土地入股集体经济,种了果树栽了油菜,将来有了收益自己能从这些果树的所得中分得三成利润。“再等一年,这些以前的荒坡就要果树成片了。”看着山上的果树苗,李宝玲眼里满是期待。(刘政宁、黄亚辉、李慧敏)
汽车行驶在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双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杨敏摄 重庆黔江:“挂壁公路”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黔江区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力度,在峡谷、沟壑、悬崖、绝壁上修建了一条条“挂壁路”“盘山路”。…【详细】
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立秋后,重庆市垫江县45万亩水稻相继成熟,稻田到处可见收割机抢收粮食的场景。…【详细】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 人民网重庆8月2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异地办事服务。 据了解,新上线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是为贯彻落实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