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示范片村庄环境。铜梁区委宣传部供图
人民网重庆2月27日电 26日,重庆市铜梁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座谈会在铜梁区巴川街道玉皇村举行。来自重庆市委党校、重庆社科院、西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齐聚,就乡村振兴相关问题展开深刻讨论。
60公里绿道,串起5个街镇、24个村、34个产业基地,交通路承接着产业路,景观路带动着致富路,在乡村振兴这个议题上,铜梁区已经写好了文章的第一笔。
“从基础设施、基本产业、基层组织、基层治理‘四基’发力,推动城乡融合、镇村融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形神兼备、内外兼修建设大美乡村。”铜梁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要把对标对表与落地落实紧紧结合起来,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发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铜梁区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遵循内在规律、重在改革破题。”铜梁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要还原乡村本味,在此基础上,赋予科技的智慧、现代化的思维,把乡村建成群众喜欢的样子。
不搞“花拳绣腿”、不撒“胡椒面”,铜梁区的乡村振兴工作起好了第一笔,接下来,如何起承转合,还需要各方智囊汇聚,用思维激活工作,用经验破除迷思,用创新引领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座谈会现场,思维风暴开启,专家们各抒己见,为乡村振兴工作建言献力。
重庆社科院智库建设处处长、研究员卢向虎认为,产业兴旺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他说:“农业只有实现规模化经营,才能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从而做大做强;只有绿色化,才能实现农业发展的可持续;只有融合化,农业才能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只有推进“三品”建设,发展品牌农业,才能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秦红雨表示,铜梁的乡村形象是具有丰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铜梁龙是国家重要节庆表达的关键意象之一。但还需要进一步在拓展铜梁乡村振兴的关键意象上下功夫,他说:“要摆脱单维的乡愁、悲情等标签,多元展示乡村的热情和活力。”(刘政宁、黄亚辉)
汽车行驶在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双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杨敏摄
重庆黔江:“挂壁公路”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黔江区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力度,在峡谷、沟壑、悬崖、绝壁上修建了一条条“挂壁路”“盘山路”。…【详细】
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立秋后,重庆市垫江县45万亩水稻相继成熟,稻田到处可见收割机抢收粮食的场景。…【详细】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 人民网重庆8月2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异地办事服务。 据了解,新上线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是为贯彻落实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