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重慶市“我最喜歡的10項改革”網絡評選結果日前出爐,“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是其中之一。
什麼是預算績效管理?我市預算績效管理進行了哪些改革?下一步將怎麼樣深化?1月8日,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封毅接受了重慶日報記者專訪。
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
重慶日報: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准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什麼是預算績效管理?
封毅:通俗一點講,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就是花盡量少的錢、辦更多的事、辦更好的事。
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突出的是財政資金使用部門的履職責任和履職效率,強調的是財政資金的產出和結果,基本方法是事前評估支出政策績效、編審支出預算績效目標,事中監控預算執行和目標推進情況、事后評價用錢的實際結果,自始至終、環環相扣、首尾閉合,在各個階段評估支出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公平性。
打通全過程管理鏈條
重慶日報:全面實施績效管理改革,近些年重慶在分錢、撥付、用錢、管錢方面有哪些動作?
封毅:重慶預算績效管理2011年起步,管理層次經歷了從項目資金到支出政策,再到部門整體的過程,管理方式經歷了從單一績效評價到做實績效目標管理、再到對資金進行全過程績效管理的過程,管理范圍經歷了從個別項目資金到覆蓋所有重點項目、所有一般公共預算的過程,結果應用經歷了從向政府報告、提交人代會,到與預算挂鉤、向社會公開的過程。
目前,我市預算績效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建成。除1個管總的指導性文件,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實施意見外﹔還有N項具體措施,包括部門整體績效、政策和項目績效、信息公開三個辦法,部門整體、一般性項目、重點專項三個指標庫,項目完成率、群眾滿意度等上千個績效指標。
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鏈條也基本建成。重大政策、項目決策時,要做績效評估,評估結果是項目入庫和預算申請的必要條件。預算編制時編審績效目標,未設目標的項目不安排預算,目標設定不合理的對預算進行調整。預算執行中,跟蹤監控績效目標實現情況和預算執行進度,對有問題的政策和項目,分類實施調整預算、暫緩或停止撥款。資金使用后開展績效評價,將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政策調整挂鉤。優先保障老百姓關心、滿意和績效好的政策項目,調整績效一般的項目,整合交叉重復、碎片化的項目,削減退出低效無效的資金。
“三步走”全面深化改革
重慶日報:市委、市政府在《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意見》中提出,要以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為關鍵點和突破口,推動財政資金聚力增效,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質量。下一步有何打算?
封毅:按照市級和區縣要分別在2020年底、2022年底前基本建成管理層級全方位、管理鏈條全過程、公共資金全覆蓋的“三全”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安排。我們將圍繞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三步走”——
第一步,擴大范圍。將績效管理范圍向所有政策和項目拓展、向所有部門和單位拓展、向所有區縣拓展,向“四本”預算(即社保基金預算、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拓展。
第二步,提高質量。完善績效指標和標准體系,積極培育社會機構參與績效管理活動,提高專業服務能力和水平。
第三步,強化運用。將績效評估結果與重大項目設立挂鉤、將績效目標編審與預算編審挂鉤、將運行監控結果和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和優化支出結構挂鉤。建立部門、區縣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考核制度,對工作成效明顯的區縣和部門給予表揚,對工作推進不力的進行約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