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曲尺鄉貧困戶李吉瓊家中有“寶貝”:

一棵脆李,供出兩個大學生

2020年04月15日08:19  來源:重慶日報網
 

李吉瓊夫婦在打理果園。重報集團全媒體記者 鞠芝勤 攝

  金色陽光洒向成片脆李林,翠綠的新葉格外耀眼。眼前這片脆李,是羅付明、李吉瓊夫婦的“搖錢樹”。

  “脆李管錢,娃娃爭氣。”3月31日,巫山縣曲尺鄉權發村,貧困戶李吉瓊坐在自家院落裡,談起她家“三個寶貝”時笑容十分燦爛:兩個兒子,老大今年25歲,老二24歲,都是“真資格”大學生﹔還有一個“寶貝”,就是脆李樹了。

  現在,她家脆李一年要賣10余萬元。李吉瓊感慨地說:“脆李不但讓我們脫了貧,還供兩個娃上了重慶大學,老大還是研究生。”

  日子再苦也要送娃讀書

  李吉瓊剛嫁給羅付明那會兒,啥農活都不會,但他們認定一個死理:不會就學,隻要勤快,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有了兩個兒子后,夫妻倆更有干勁兒了。那時,很多鄰居開始外出打工,但李吉瓊與丈夫商定,家裡有老有小,兩人就不出去了。

  李吉瓊與丈夫起早貪黑忙著種地,隻能勉強填飽肚子,但還是省吃儉用送兩個兒子上小學、念初中。

  在當地,不少農家孩子初中畢業后就外出打工掙錢了。但李吉瓊和丈夫在兩個兒子初中畢業時,作出一個重要的決定:送他們去縣城最好的巫山中學讀高中。

  李吉瓊說,他們就是吃了沒有文化的虧,種地要文化、打工也要文化,“政府干部不是常說‘再窮不能窮教育’嗎?所以日子再苦也要送娃讀書!”

  在巫山縣城,李吉瓊夫婦專門租了房子“陪讀”。白天,兩人回到老家種地,晚上就趕回城頭陪孩子。兩個孩子也爭氣,2014年,老大考進了重慶大學。第二年,老二也考入了重慶大學,兩兄弟學的專業都一樣。

  種脆李供兩個兒子上大學

  兩個大學生,每學期學費近萬元,每個月生活費三四千元,這對於李吉瓊夫婦來說不是小數字。

  “多虧政府幫我們。”2014年,李吉瓊一家被精准識別為建卡貧困戶,政府幫忙落實了助學貸款,還給孩子提供生活補貼。但李吉瓊始終認為,“當貧困戶並不光榮!”

  李吉瓊夫婦明白,隻有自己努力,才能真正擺脫貧困。可是干啥呢?外出打工吧,都是四十出頭的人了,也沒有一技之長,掙不了幾個錢,而且家中老人也需要照顧。

  巫山長江沿岸丘陵河谷地帶,土質疏鬆、土層深厚,背風向陽、排灌良好、空氣流通,脆李種植已有上千年歷史。到2014年,巫山脆李成為縣域特色效益農業支柱產業,種植面積達5.2萬畝,帶動了當地許多農民增收致富。

  “回家種脆李!”2015年,李吉瓊夫婦回到老家,把家裡的脆李樹精心管護起來,每天早上6點就到果園忙碌,中午回家匆匆忙忙吃完午飯,1點鐘又出門了,不到天黑不回家。

  不懂技術,他們就去參加政府舉辦的培訓班。補種缺樹苗,政府又免費送。2015年,李吉瓊家的脆李賣了5萬元,一下子達到了脫貧標准。

  夫婦倆的種植技術越來越好,李子樹長勢越來越茂盛,脆李的價格也從每斤2元一步步漲到15元。伴隨著收入不斷上升,夫婦倆再沒因為娃娃讀書的費用發過愁。

  “依靠雙手脫貧致富的典型”

  2018年,老大大學畢業了。是繼續讀研究生,還是選擇就業?他有些為難。老大說,內心深處還是想繼續深造,但看到父母這麼辛苦,又覺得該早點就業好減輕家裡的負擔。

  “有想法就去努力。”李吉瓊開導兒子,脆李的行情越來越好,隻要擴大種植面積,家庭收入會更多,供養兄弟二人讀書沒有問題,“想讀就去讀,我們苦點累點沒啥。”

  在父母的鼓勵下,老大順利考上了研究生。李吉瓊與丈夫把外出務工的親戚的閑置土地、果園代管起來,全家果樹種植面積達到20多畝,收入越來越高。

  去年,小兒子大學畢業了,因為有哥哥做榜樣,也報考了研究生。為了供兩個兒子讀書,李吉瓊與丈夫開始思考如何讓李子“更管錢”。

  曲尺鄉脆李種植大戶王祖保家的脆李,每斤賣到了25元。“好品質才能賣好價錢。”李吉瓊開始對脆李實行精細化管理,殺虫、治病、用肥、澆水一個個環節都按照技術專家的指點來,“就是要講科學、講環保。”

  因為品質好,他們家的脆李果子還在樹上,就有客商前來預定。去年,居然賣了10余萬元,均價達到15元一斤。李吉瓊說,隨著果樹陸續投產,收入會更高。

  曲尺鄉黨委書記徐培濤說,“李吉瓊一家因學致貧,但他們勤勞、上進,不等不靠不要,借助黨的扶貧政策努力發展產業,是依靠雙手脫貧致富的典型。”本報記者 管洪 彭瑜

(責編:陳易、張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