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渝中區半山崖步道(虎頭岩段)。 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供圖
重慶市渝中區半山崖步道(虎頭岩段)。 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供圖
草木蔥郁的江心島、色彩繽紛的坡坎崖公園、大隱於市的幽靜步道、雄闊秀麗的兩江四岸……漫步在重慶這座山水之城,轉身望山,轉角看江,景在水中映,人在畫中游。這一切怡眼怡身怡心的體驗,都緣於當地從2018年起大力實施的《重慶市城市提升行動計劃》。
兩年多來,重慶按照城市提升行動計劃中列出的9大板塊、21個重點專項任務,一個個任務落地落實落細,一個更加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現代城市已逐漸顯山露水。
留住城市記憶 讓城市文脈在提升中持續優化更新
1月15日清晨,不少“走走族”“跑跑族”在重慶市嘉華大橋下的濱江路步道上健身。這條慢行步道設有休息驛站、移動博物館、智能圖書館、咖啡館、健身俱樂部等設施,從2020年年初投用后,就成為市民和游客休閑游憩、觀江賞景的好去處。
重慶,“四山”縱橫,“兩江”環繞,依山而建,因水而興。重慶之美,歷來與山水之城的獨特魅力緊密相連。像這樣依山傍水的步道,正是重慶城市文脈的生動寫照。重慶的城市提升行動,便以山水為依托展開。
近年來,重慶精心打造“山城步道”特色品牌,2019年——2022年,中心城區規劃建設17條約353公裡“山城步道”,截至目前,已開工半山崖線步道、重鋼步道等16條,建設完成歌樂山步道、沙磁步道等約172公裡。
為打造山水之城“升級版”,重慶有步驟、有計劃地實施“兩江四岸”治理提升,以山清水秀生態帶、立體城市景觀帶、便捷共享游憩帶、人文薈萃風貌帶為目標,打造國際一流濱江帶。
為此,重慶向全球征求設計方案,近百家知名設計機構應征。至今,“兩江四岸”十大公共空間節點項目中,珊瑚公園片區、江北嘴江灘公園、磁器口濱江段等8個項目已動工建設。今年底,九龍灘項目有望建成開放。繼火鍋、橋都、夜景之后,“兩江四岸”正成為重慶新的城市名片。
提升了“山水”之景,更要留住城市文脈。去年5月,當地出台《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實施方案》,規劃在16平方公裡的長嘉匯大景區及周邊,打造歷史人文風景眼、山水城市會客廳、商業商務中心區。
隨即,以“一門(朝天門)、一石(彈子石)、一嘴(江北嘴)”為突破口,2020年實施項目64個,完成投資63.6億元﹔開工建設“兩江四岸”核心區“一號工程”朝天門片區治理提升工程,建成投用故宮南遷博物館、測候亭等文化地標﹔同時,建設中心城區南部人文之城,謀劃啟動長江文化藝術灣區……
保留城市歷史文化記憶,還要讓人們記得住歷史、記得住鄉愁。近年來,當地陸續開工實施巫山龍骨坡遺址保護等項目30個﹔有序推進十八梯傳統風貌區保護提升、大田灣—文化宮—大禮堂文化風貌片區保護提升等項目﹔完成廣陽島抗戰遺址修繕及彈子石、合川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保護修繕等工程﹔安達森洋行舊址故宮文化項目等一批工程陸續完工。
![]() |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挂壁路”“盤山路”。…【詳細】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