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不僅要掃健康碼,還須在紙上手寫個人信息作為登記內容——在部分地區,進入小區、銀行、商場以及一些單位時,在掃描健康碼后點擊“進入”之后,還要填寫個人信息進行登記。這“二次登記”,到底起什麼作用,真有必要嗎?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一些地方,登記信息時並沒有任何核驗程序,信息可以隨意填寫。有的登記表中,同一頁出現了多個“王先生”“李先生”,真假莫辨﹔有的內容填寫,字跡潦草,或是加入圓圈、波浪線等符號,難以進行識別﹔有的電話號碼的位數明顯不對,但也無人詢問或者糾正……入口處的值守人員,並不關心填寫的具體內容,只是機械要求每個人在表格內進行填寫。
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公眾在掃描健康碼時多願意配合,信息登記環節為何出現多重問題?一方面,從登記內容來看,不少登記表中,不僅要求寫明姓名、手機號等,還要寫下性別、身份証號等諸多信息,需要填寫的信息較多,登記者對於個人信息是否會泄露有著現實擔憂。另一方面,對於所登記信息的具體用途、登記本填滿之后將會被如何處理等,登記者往往並不清楚,容易心生顧慮。多重原因疊加之下,登記本上的信息自然容易出現隨意化或是明顯失真問題。
信息不准,實效自然大打折扣。佔用了公眾時間,收集的卻是明顯失真或是真偽存疑的信息,這樣“二次登記”顯然形式意義大於最終效果,無疑也是一種形式主義。更何況,許多人同用一支筆進行登記,使得登記工作也潛藏可能的交叉感染風險﹔有的地方,雖提出使用酒精擦拭等方式對公用筆進行消毒,但也存在擦拭頻率不高、登記表同樣可能成為傳染源的現實難題。
疫情防控,須臾不能放鬆﹔防控手段,還需更加有效精准。失真、存疑且可能潛藏一定風險的“二次登記”,亟待及時進行糾偏。對於低風險地區,“綠碼通行”之外,是否可以減少或者取消“二次登記”?對於中高風險地區,如果在特定場所確有“二次登記”必要,是否應著力加強核驗,或是以信息化手段推動線上填報?反之,形式主義驅動下的“二次登記”,雖費時費力,但注定難有實效。(文/梁建強)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挂壁路”“盤山路”。…【詳細】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