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難,首先難在挂號。近日,媒體報道,患者網上挂號難,“黃牛”卻可以輕鬆搞定。
近年來,各級醫院紛紛推出線上預約服務,要求實名認証。尤其是疫情期間,網上挂號既可破解疫情傳播風險,也可為患者提供便捷,還可以遏制“黃牛”通過連夜排隊、插隊搶號等手段囤積號源,可謂一舉多得。然而現實很尷尬,“黃牛”玩轉了網上挂號。
從“挂不到號找我,絕對靠譜”,到“隻要醫院裡有的專家,都能挂上”,患者費盡心思挂不上號,一些“黃牛”卻底氣十足,甚至“牛氣沖天”。這一方面是依靠“黃牛”自己開發的搶號軟件,另一方面則靠雇人搶號。難道對付“黃牛”就無計可施了?
首先需要明確,不能因為“黃牛”染指網上挂號,就否定網上挂號機制。相比於線下排隊挂號,網上挂號的積極作用有目共睹,但也應不斷改進,加以完善。比如提高技術能力,讓“黃牛”開發的搶號軟件不好用。再比如強化甄別水平,減少“黃牛”鑽空子的空間。也可如專家所稱,拓寬放號渠道,升級挂號系統,通過大數據技術分析不同科室、專家預約情況,動態調整重點號源,讓放號比率更合理、方式更科學。
其次,執法部門應及時出手,依法嚴懲“黃牛”。“黃牛”肆意囤號,動輒搶號,不僅大發橫財,加重了患者的痛楚,還踐踏了預約挂號服務的公平,也破壞了正常醫療秩序。患者對此憤恨不已,社會各界意見很大。國家有關部門也一直在依法打擊“黃牛”,但“黃牛”並沒有消失,風聲緊時往往沉寂,一段時間后又卷土重來。這也提醒著有關部門,在提高打擊“黃牛”力度的同時,更有必要提高其違法犯罪成本。
最后,要嚴防“內鬼”,切斷“黃牛”與醫院內工作人員的利益勾連。此前媒體報道,北京某醫院門診部辦公室職員在任職期間,通過為號販子獲取專家號獲得56萬余元好處費,因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一審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4個月。由此可見,監管部門應建立更常態化的懲戒機制,讓“內鬼”不敢與“黃牛”勾結。
隻有多措並舉,最大程度壓縮“黃牛”網上搶號的活動空間,依法打擊“黃牛”,才能維護正常的醫療秩序,呵護基本的挂號公平,讓每個人都能共享優質醫療資源。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挂壁路”“盤山路”。…【詳細】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