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科技自立自強的人才根基

任曉剛

2021年02月19日08: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做好“十四五”和更長時期科技創新工作,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為各類創新人才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以科技人才的自立自強推動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進入新發展階段,科技人才是把握發展機遇、實現既定目標的重要依托。當前,要素的規模驅動力減弱,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貢獻日益凸顯,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也要看到,我國科技人才在自主創新、原始創新方面能力仍然較弱,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撐不足,難以有效滿足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轉型升級要求。圍繞科技自立自強不斷完善科技人才培養、使用、管理體制機制,可以說迫在眉睫。科技人才隊伍也應瞄准科技領域存在的薄弱環節,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努力實現技術突破,擺脫在關鍵領域受制於人的困境。

  貫徹新發展理念,科技人才是催生新動能的重要支撐。確保“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開好局、起好步,必須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新發展理念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一個側重點在於以科技創新催生效率革命和動能轉換,培育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目前來看,我國產業鏈供應鏈仍存在諸多堵點、難點,科技創新活躍度不高,面向世界市場的產業競爭力提升困難。堅持和推進科技人才自立自強,就是要充分激發和釋放科技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確保科技創新自主、安全、可控,掌握產業鏈供應鏈轉型升級的主動權,確保科技創新向著更優質量、更高效率、更強動力進發。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隻有更加重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才能形成全面覆蓋、重點突出、支撐有力的現代科技創新體系,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筑牢國家安全屏障。

  構建新發展格局,科技人才是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深度參與,實現科技人才自立自強,有助於為我國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強國等提供強有力智力支持,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堅持擴大內需戰略提供創新保障。從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看,實現科技人才自立自強,有利於新形勢下打造我國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的新優勢。尤其面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自立自強的科技人才可以在實現自主創新發展的基礎上,更加自信、主動參與到國際科技合作當中,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高質量發展對科技創新的需求更為迫切。加強科技人才建設,是促進科技自立自強、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夯實科技自立自強的人才根基,必能助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作者為北京科技戰略決策咨詢中心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1年02月19日 07 版)

(責編:蓋純、張祎)

本網專稿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挂壁路”“盤山路”。…【詳細】

原創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原創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

原創

圖片新聞

  •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重慶黔江:“挂壁...
  • 先睹為快 智博會上有這些“黑科技”先睹為快 智博會...
  • 重慶力爭年內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1萬輛以上重慶力爭年內推廣...
  • 花溪街道自制車貼 倡導文明駕駛花溪街道自制車貼...
  • 銅梁:蓮藕產業連成線 鄉村富起“一大片”銅梁:蓮藕產業連...
  • 劉寒同:17年堅守漁政執法崗 守好母親河劉寒同:17年堅...
  • 萬開雲同城化發展駛入“快車道”萬開雲同城化發展...
  • 唐貞觀時期墊江縣令王才墓志銘被發現唐貞觀時期墊江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