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有哪些名茶,以前真還不清楚!

2021年03月29日07:39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重慶發布消息,陽春三月,又到採茶季。俗話說“明前茶,貴如金”,意思是清明節前採制的茶葉,因茶葉嫩綠,滋味醇厚,被視為茶中極品。

  清明時節,也是重慶品茗的好時光。重慶自古產茶,永川秀芽、巴南銀針、南川古樹茶、雞鳴貢茶……這些蜚聲在外的品牌都是山城茶葉的代表。本期《山與城》將圍繞重慶特產——“茶”,帶你一起在茶香裡感受春日的甘醇滋味。

永川秀芽石筍山茶葉基地  永川區文化旅游委供圖

  永川秀芽

  陸羽曾專程取水泡茶

  “茶聖”陸羽曾在《茶經》中這樣描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這裡的“巴山峽川”就是指的今重慶和湖北西部一帶,足見早在唐代,這裡就是重要的茶葉產地。

  永川產茶歷史悠久,據《永川縣志》記載:永川縣境內的巴岳山、箕山等地在上世紀初就是重慶的重要產茶地,年產茶680擔合34000公斤左右。制茶工藝也在這裡的匠人間流傳:每年2-3月間將嫩葉採摘后,置籠內蒸,使其柔軟,裝入竹簍緊壓,取出晒干為“素毛茶”。

  1959年,重慶市農科院茶研所(時為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永川茶葉試驗站,1997年重慶直轄后改為重慶市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制生產出一種特別的針芽形茗茶,中國著名茶學專家陳椽教授將其命名為"永川秀芽”,這款精品茶葉於1985年5月被錄入中國名茶研究選集中,1989年則被農業部評為全國優質名茶。

永川秀芽 永川區文化旅游委供圖

  現今,永川的產茶區主要分布在英山、雲霧山、箕山、巴岳山四個區域中,其中最著名的產地當屬箕山,即著名的國家級風景區茶山竹海。作為“永川秀芽”的核心產地,這裡也是歷代達官顯貴、文人墨客游歷隱居之地,陸羽、蘇東坡、鄭板橋等名流都曾在此游歷隱居,並將其視為修身養性之佳境。其中陸羽對箕山最為鐘情,相傳他認為泡茶之水以“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曾專程到箕山頂上的“留韻潭”取水泡茶。

  永川區文化旅游委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底,永川區茶園面積達10.5萬畝,茶葉產量達8086噸,產值達9.1億元,有茶葉種植、加工及銷售的茶葉企業30余家,茶葉專業合作社30余個,家庭農場50余戶,涉茶人員4萬余人。主要品牌有地理証明商標“永川秀芽”,企業品牌有“雲嶺”“雲升”“雲闔”“雲喻”“新勝”“永榮”“又一春”“涵晨靈秀”“雙英”“得川”“怡芝”“一心靜”“一哲”“蕊清”“泉峻峰”等。

  巴南銀針

  白象山中有好茶

  重慶巴南區白象山,平均海拔800-1200米,險峰群山環擁,煙濤雲海繚繞。因為光照適宜,平均生長季雨水量充沛,土壤條件優厚,在這雲霧繚繞的群山之中,孕育出了諸多優質茶樹。重慶著名的茶葉——“巴南銀針”也誕生於此。

巴南銀針 巴南區委宣傳部供圖

  “巴南以前幾乎家家都會制茶,我的祖輩父輩們也都種茶。”回憶起如何與茶葉結緣,重慶市級非遺項目“巴南茶葉制作技藝”傳承人劉觀祿介紹,小時候家裡如果來客人,大人們總會泡上一杯巴南銀針,茶湯青綠而明亮,呈現出清而不濁的視覺感受,茶水融入了巴南人熱情好客的天性,清香而甘甜。

  劉觀祿介紹,巴南種茶、制茶歷史十分悠久,上世紀中葉,匠人們在傳統制茶殺青、揉捻、干燥基本工藝基礎上,將技藝豐富為收鮮、攤晾、殺青、揉捻、再造型、烘干、提香、包裝八道工藝,而“巴南銀針”背后更體現了高超的制茶工藝——經八道工藝制作后,具有外形挺直勻整,綠潤顯毫,香味馥郁持久,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鮮醇甘爽,葉底嫩勻鮮活等特點。

採茶 巴南區委宣傳部供圖

  南川古樹茶

  金佛山“五絕”之一

  南川古樹茶是南川特有地方茶樹品種,主要產區分布在金佛山以南、柏枝山以東、三界山以北的海拔1200-1600米地域,包括德隆鎮、合溪鎮、古花鎮、大有鎮、三泉鎮等5個鄉鎮,幅圓404.9平方公裡。

  關於古樹茶的來歷,相傳是古代德隆鎮茶樹村有一戶人家,在給金佛山上的寺廟送蔬菜時,跟隨一位福建來的僧人學會了紅茶制作工藝,並利用當地特產的茶葉研制出著名的“金山紅”。因為茶葉對產區要求的獨特依賴性,其與“方竹、銀杉、銀杏、杜鵑”一起,合稱為金佛山“五絕”。

採摘野生古樹茶 朱文魚 攝

  “南川古樹茶是茶樹資源的寶貴原始材料,對研究世界茶樹起源和育種具有重要作用。” 南川區農業農村委工作人員介紹,現今,最大的一株茶樹位於茶樹村,被譽為“茶樹王”,據專家測定該茶樹已有1400多年的樹齡。

  南川區已將金佛山野生大茶樹列入重點保護樹種,多次普查、編碼、挂牌、定位、建檔,實行最嚴格的科學保護,同時在種質資源、優良單株選育上進行保護性開發研究。經適制性研究,其制綠茶香高味濃,耐沖泡﹔所制紅茶外形烏潤肥壯,香氣濃郁雋永,湯色橙紅明亮,滋味醇厚回甘。

  近年來,南川古樹茶產業快速發展,基地規模10000余畝,年產量100余噸。在帶動當地農戶增收致富中發揮了巨大作用,2019年茶農鮮葉銷售收入達到2000余萬元。

  雞鳴貢茶

  “白鶴井中水,雞鳴院內茶”

  城口縣地處大巴山脈南麓,峰巒疊翠,植被豐腴,是天然的茶葉產地和宜茶種植區域。

  雞鳴貢茶是一種主產於城口雞鳴鄉雞鳴寺一帶的扁形炒青綠茶。在清代《城口廳志》中就有記載:“古茶園,在八保雞鳴寺后。茶樹皆明時植。所產之茶,較他處諸茶細嫩,又獨早,其味清香,愈於凡品。”相傳乾隆皇帝曾品嘗后,吟詩“白鶴井中水,雞鳴院內茶”進行贊譽。(白鶴井位於雞鳴寺東南,為山泉井。)

雞鳴貢茶 城口縣委宣傳部供圖

  “雞鳴貢茶沏在杯中湯青葉綠,飲時味美甘甜,滋味醇厚。”城口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介紹,現今的雞鳴貢茶在雞鳴鄉、咸宜鄉建設茶葉種植基地3000畝,並於雞鳴鄉、咸宜鎮、明通鎮、廖子鄉等地收購原材料,帶動周邊農戶脫貧增收,“一片小茶葉,就這樣帶動了區域特色產業發展。”

  春日氣候正好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重慶市地理信息和遙感應用中心

  推出《重慶採茶地圖(2021)》

  不如跟隨我們的地圖

  到巴渝茶園走走

  一起在茶香裡感受春日的鮮活滋味

  ↓↓↓

  來源:重慶發布

(責編:秦潔、張祎)

本網專稿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挂壁路”“盤山路”。…【詳細】

原創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原創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

原創

頭圖推薦

  • 重慶:武警偵察尖兵戰高溫、強技能重慶:武警偵察尖兵戰高溫、強技...
  • 智能產業集聚發展智能產業集聚發展
  • 9支車隊角逐“最強車腦” 5支車隊虛擬世界“過招”9支車隊角逐“最強車腦” 5支...
  • “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 重慶奧的斯的“智博效應” 工人減兩成 產能翻一番重慶奧的斯的“智博效應” 工人...

圖片新聞

  • 重慶經開區這家企業 用"兩劑"解鎖新能源密碼重慶經開區這家企...
  •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重慶黔江:“挂壁...
  • 先睹為快 智博會上有這些“黑科技”先睹為快 智博會...
  • 重慶力爭年內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1萬輛以上重慶力爭年內推廣...
  • 花溪街道自制車貼 倡導文明駕駛花溪街道自制車貼...
  • 銅梁:蓮藕產業連成線 鄉村富起“一大片”銅梁:蓮藕產業連...
  • 劉寒同:17年堅守漁政執法崗 守好母親河劉寒同:17年堅...
  • 萬開雲同城化發展駛入“快車道”萬開雲同城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