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九龍坡區銅罐驛英雄灣村,過去冷清的村庄如今成了鄉村旅游熱門地。特約攝影 鐘志兵/視覺重慶
3月19日,九龍坡區銅罐驛火車站,市民和外地游客乘坐綠皮火車到此觀光。
3月19日,九龍坡區銅罐驛周貢植故居,游客在此參觀。本欄圖片由特約攝影鐘志兵攝/視覺重慶
3月28日,一個春光明媚的周末,陽光溫熱、桃紅柳綠。上午11時左右,5612次列車緩緩駛入銅罐驛站。車未停穩,便有心急的旅客從車窗探出頭來,好奇地打量著周遭的一切。
對於許多乘坐這趟綠皮慢火車、慕名前來銅罐驛鎮的旅客來說,這座千年水驛,藏著諸多老去的時光與故事。
古時,有歌謠傳唱“金劍斬龍腦,銅罐煨仔雞”,銅罐驛由此得名。銅罐驛位於長江北岸,九龍坡南部,成渝鐵路、襄渝鐵路在此過境並設站,長江客貨輪在此碼頭停靠,曾經和魚洞、木洞並稱重慶三大水驛站。
如今,殘存建筑面積約8000平方米的銅罐古鎮,依然訴說著其曾經的繁盛和沒落。不過,許多前來感受“從前慢”的旅客或許沒有想到,今天的銅罐驛,依然在慢節奏裡開啟了鄉村振興加速度模式,一幅產業興、環境美、百姓樂的銅罐驛畫卷正徐徐展開。
聆聽革命先輩傳奇故事
感受鄉村美麗蝶變
列車停穩,乘客陸續下車。銅罐驛站出站口,某旅行社銅罐驛門市負責人王曉莉舉著“銅罐驛一日游”的小旗子,已等候多時。
“今天天氣好,這一趟車我們就要接兩百多名游客。”王曉莉說,許多乘坐綠皮火車前來銅罐驛的游客,都會事先與她聯系。“游客到站后,分乘我們的中巴車或小轎車到銅罐驛各景點游覽,每人收費20元。”
游覽的第一站,通常是位於銅罐驛鎮英雄灣村的中共四川省臨委會擴大會議會址,也就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者,中共早期在四川的組織工作者、農民運動領導者、國共合作實踐者周貢植的故居。周貢植故居,曾部分損毀。2017年,九龍坡區對其進行了整體修復保護。隨后,銅罐驛鎮又在此基礎上實施了英雄灣村綜合提升項目,對明誠書院、天主教堂等文物進行修繕保護,對民居院落進行風貌改造,對市政和景觀進行綜合提升。
英雄灣村黨支部書記王速明介紹,鎮裡請專人對原有建筑正立面、后立面和側立面、屋面等部位進行施工,實施了輕鋼結構加固及混凝土加固等一系列裝飾裝修,徹底改變了原來破舊的建筑外觀,使整個村貌得到美化並改善了人們的居住環境。
“四面外牆、屋頂、廁所、院壩都進行了整改,現在家家戶戶都漂亮得很哦。”英雄灣村三組村民吳成書年屆七旬,主動參加了村裡組織的保潔隊,“我們有24名保潔員,分成了6組。每人每月工作5天,每個人還有1300塊工資。”
如今,以周貢植故居為中心,掩映在綠樹繁花間的英雄灣村干淨整潔,漫步期間令人心曠神怡。游客們在聆聽革命先輩傳奇故事的同時,亦能感受鄉村的美麗蝶變。
農文旅公園初建成
村民實實在在有收益
去年1月,九龍坡區又以英雄灣村為中心,啟動了銅罐驛大英雄灣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總規劃面積1.4萬畝,涉及銅罐驛鎮6個村62個村民小組,預計總投資200億元。
“項目建成后,將兼具生態保育、高科農業、民居民宿、文創休閑、康養度假和主題小鎮6個功能,探索‘城郊野、山水田、農文旅、產鎮景’有機融合發展。”銅罐驛鎮相關負責人介紹,銅罐驛鎮引進恆大旅游集團負責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打造以6萬平方米高科技智慧溫室、1000余戶美麗鄉村民居、農文旅公園等休閑觀光農業為核心的山水田園休閑中心和集高科技農業生產、科普教育、民俗體驗等為一體的7000畝全季節田園休閑旅游勝地。目前,3500畝農業公園、282套美麗鄉村民居A區、英雄灣村歷史文化名村核心區已初步建成。
春意盎然,結束周貢植故居的游覽,王曉莉帶著游客驅車幾分鐘來到農業公園。雖然農業公園規劃的花彩鄉村、荷韻田灣、農耕基地、橘鄉果園和越野山林五大主題區目前僅有荷韻田灣已建成,但山水相依、綠樹繁花的美麗景致,已讓游客們贊嘆不已,不少人拿出手機、相機,按下快門,記錄下這美好的回憶。
農業公園的建設,也給當地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英雄灣村一組村民李宗貴將自家6畝地以每畝1280元流轉給農業公園,僅此一項每年收入就近8000元。“租金不是一直不變的,每5年遞增160元。”
不僅如此,李宗貴還將自家房屋出租給了農業公園的建設方,月租金3000元。“年輕的時候種庄稼,一年也掙不到幾個錢﹔現在老了,干不了重活,一年還有幾萬塊錢,安逸得很哦。”
特色產業發展如火如荼
游人紛至沓來
若是一個月前,游客們離開英雄灣村的下一站,應該是銅罐驛鎮黃金堡村的橘園。那時,漫山遍野的紅橘挂滿枝頭,與散落在綠水青山間的村居相映成趣,如詩如畫。
《巴縣志》農桑一章中寫道:“西裡銅罐驛及附近西彭、陶家、跳磴、石板諸鄉,其地多崗陵,宜於桔。接壤皆桔園,多者數千株,少者數百株。團團若薺,彌山蔓谷。”
銅罐驛鎮的小小紅橘,曾因個大、囊皮薄、味甜、果肉入口化渣、水分多、色澤紅潤等特點,獲康熙皇帝御賜“大紅袍”的稱號。因盛產柑橘,咸豐年間,銅罐驛還成立了柑橘幫,擬定有關柑橘買賣、採摘、守護、生產、運輸的規章。
今天,銅罐驛鎮的紅橘以黃金堡村所產品質最為優良。黃金堡村黨支部書記劉冬梅介紹,黃金堡村現有各種品類的柑橘1200多畝,年產柑橘600多萬斤,產值近千萬元。
於是,每逢柑橘採摘季,人們都會涌入橘園體驗採摘樂趣,品嘗美味多汁的柑橘。“600多萬斤柑橘,基本上都是靠游客採摘和電商銷售。村民足不出戶就能將柑橘銷售一空。”劉冬梅介紹,游客蜂擁而至,也讓不少村民開起了農家樂。
村民張賢就創立了重慶杰康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種植了100多畝柑橘、枇杷,並開了一家農家樂,“去年僅農家樂的營業收入就近60萬元。”忙不過來的時候,張賢就近雇請村民幫忙,去年僅人工費開支就超過6萬元。
黃金堡村十組村民、64歲的劉立文常年在張賢的農家樂幫工,“每天百多塊錢,去年掙了近兩萬元。”
農業產業發展如火如荼,銅罐驛鎮還在給黃金堡規劃著新的發展方向。“我們村十二組、大溪河邊發現了一口溫泉,出水量非常大。”劉冬梅介紹,農業產業進一步發展,溫泉康養未來可期,大溪河生態走廊宜居宜游,黃金堡村的未來值得期待。
生態走廊讓人流連忘返
生態修復護一江碧水
大溪河生態走廊,是王曉莉帶著游客們游玩的最后一站。大溪河為長江一級支流,發源於江津區雙福鎮,流經九龍坡區的西彭、陶家,從銅罐驛鎮匯入長江。
如今,九龍坡區已在大溪河流域初步打造成一條長約7公裡的生態觀光長廊,沿途柳綠竹翠、鶴舞鴨弋、古橋怡情、壁洞生幽。
“大溪河水質優良,兩岸生態環境保持良好,而且有很多傳說和民間故事,深得游客喜愛。”王曉莉介紹,自2019年5月開通銅罐驛一日游以來,其負責的門市每年接待游客均超過6萬人。
大溪河以其原生態的美麗風光讓游客流連忘返,而同為長江一級支流的金竹溝,則是歷經劫難才得以重生。
自西向東流經銅罐驛鎮雙騎龍村和建設村的金竹溝,曾因四方污水匯聚而成為一條臭水溝。2020年年初,銅罐驛鎮啟動了金竹溝岸線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實施范圍起點為金竹溝上游風洞岩山坪塘,終點為長江入江口,整治河道長度共計約2000米。經過治理,金竹溝變了樣。
在治理金竹溝的過程中,銅罐驛鎮在金竹溝兩岸兩岸栽植喬木灌木等植物近5萬平方米,還栽植了3400平方米的水生植物,建設了面積達5200多平方米的金竹溝景觀濕地公園。
為了徹底解決金竹溝的污染源,銅罐驛污水處理廠實施了提標擴容改造以更好地處理場鎮污水,九龍坡區銅陶路雨污管網鋪設也在加速推進。
如今,走在金竹溝景觀濕地公園,岸邊水生植物茂密,水流清澈見底,人行步道干淨清爽,成了周邊居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今年57歲的村民劉月家住金竹溝旁,金竹溝岸線環境綜合整治完工后,她就被聘請為岸線保潔員,每個月收入2000多元,“種了大半輩子庄稼,老了還領上工資了。”
斜陽微醺,染紅江面,16時54分,回程的列車緩緩啟動,搭載著一車的歡聲笑語與千年水驛揮手告別……
本報記者 陳維燈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挂壁路”“盤山路”。…【詳細】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