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退休教授十年打造家庭版迷你“邱園”

2021年03月30日07:56  來源:重慶晨報網
 

大學教授十年打造一座微型植物園(6120282)-20210329222558.jpg

  “吳老師,能來你的花園參觀一下嗎?”這個月,吳時敏在家接待的客人他自己都數不清了。幾位陌生的孃孃,在他家牆外的紫藤花下自拍的場景,時常可見。四川美術學院退休教授吳時敏花了十年時間,將自家花園打造成一座讓無數人羨慕不已的“迷你版植物園”,裡面有300多個品種,近千株植物,四季鮮花、瓜果不斷。春天,正是他家花園最美的時節,不時有人慕名前來,在花園“打卡”,流連忘返。

  有人開玩笑說:“吳老師,你家的花園都可以當個景點賣門票了!”這時,吳時敏總會笑而不語。在他心目中,花園是他的秘密基地,一個與大自然,與自己交談的地方。他很感謝這些可愛的植物,讓他與美好的生命朝夕相伴。

  十年打造“夢想花園”

大學教授十年打造一座微型植物園(6120276)-20210329222538.jpg

  走進位於沙坪壩區大學城的四川美術學院家屬區,不用問路,牆外植物開得最繁盛的那家就是吳時敏家。還沒走進去,就能看到紫藤的枝條錯落有致地垂下,綴滿粉紫色花朵,散發出淡淡幽香,紅葉李的小白花也熱鬧地鋪滿枝頭,垂絲海棠、爬山虎開得精神,綠意盎然。

大學教授十年打造一座微型植物園(6120280)-20210329222747.jpg

  今年66歲的吳時敏,曾先后擔任過四川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陶瓷藝術教研室主任、工業設計教研室主任、攝影藝術教研室主任、影視藝術學院副院長等職務,培養了大批優秀學生。他的興趣廣泛,不僅擅長攝影、陶藝,還自學油畫、大提琴、鋼琴等。以前趁著寒暑假去世界各地旅行,在全球有名的英國皇家植物園,位於倫敦的“邱園”裡,吳時敏被裡面豐富的植物和造境深深吸引,並受英國人的園藝理念所啟迪,於是,他有意識地精心布置起自家花園。十年間,吳時敏和愛人源源不斷購置了大小植物,慢慢積累,讓園藝成為了生活中最大的愛好之一。

  走進吳時敏的花園,他會像介紹家庭成員一般講解各種植物,如數家珍:大花馬齒莧,太陽花的一種,陽光越強開得越歡﹔紫薇花在秋季剪枝后,春天便會發出如花兒般的嫩芽﹔怕冷的仙客來,去年開花后悉心伺候,熬過了冬天,現在以嬌艷的花兒給予回報﹔大花櫻花草,也叫報春花,冬末復蘇,初春開花,也是他最喜歡的花兒之一﹔虎耳草開花時,就像一大群白色蝴蝶飛舞,熱鬧得很﹔紫色鴨趾草也叫吊竹梅,每年冬天,他會將過冬后枯萎的植株上殘留的鮮活尖端掐下扦插,“百分之百成活,很快又能長成豐滿的一大盆了。”金銀花、露薇花、孔雀竹芋、蘇鐵蕨、鐵線蓮、素馨、繡球花……都在各自的位置綻放美麗。

  藝術家獨到的審美,讓他將各種植物除了按照習性外,還按照色彩、形態進行布置,極具美感。吳時敏還為各種植物制作了標簽,比如,僅是朱頂紅就有九個品種:花孔雀、曼波樂曲、舞蹈皇后、粉色驚奇、珍妮小姐等,根據標簽,一目了然。

  “鎮園之寶”開了2516朵玉蘭花

大學教授十年打造一座微型植物園(6120311)-20210329221520.jpg

  今年初春,最先從冬天的蕭瑟中蘇醒的,就是窗外的這棵吳時敏最寶貝的玉蘭花了。窗外的玉蘭樹是他十年前親手種下的,當時隻有1-2米高,現在已經6米。以前開花最多也就200到300朵。有一年冬天特別冷,他還以為玉蘭樹熬不過去,沒想到開春時,又發起新芽。他戲稱這棵樹是“鎮園之寶”。

  今年3月,“鎮園之寶”迎來了最豐盛燦爛的年頭,枝頭冒出了上千朵花,令人驚嘆。吳時敏正好有空,就將拍下的高清照片在電腦裡畫上一個個細小的格子,一朵朵挨著數,數出來居然一共有2516朵花。

大學教授十年打造一座微型植物園(6120313)-20210329221523.jpg

  他還為花兒填了一首詞:“塵囂外,家園邊,暖陽共藍天,春光亮眼寒冬殘,白玉堆如山。樹之涯,園之角,風雨催花落,一剪春枝盡余歡,賞花已忘寒。”

  雖然吳時敏培養的大多是觀賞性植物,但花園也給予了他慷慨的“回報”:石榴樹去年結了27個大果,不僅家裡吃了個飽,還與親朋好友分享了豐收的喜悅﹔藤架上的西番蓮,結的果實就是美味的熱帶水果——百香果。摘下果子后,拿水沖泡,味道酸甜鮮美,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他和愛人坐在開滿藍花楹的藤椅上,手捧一杯百香果茶,細細品嘗花園的饋贈﹔種在車庫頂上的大花萱草,也就是可以食用的黃花菜,往年能開出上千多朵花,自家吃的黃花菜也是不用愁﹔樓頂種的秋葵,是花果兼具的好東西,嫩果莢清香美味,營養價值高,也成了餐桌上常見的菜。

  “稀客”蜂鳥頻頻光顧花園

大學教授十年打造一座微型植物園(6120278)-20210329221950.jpg

  吳時敏家的后院池塘對岸是一片叢林,經常有一大群鳥兒來到房前屋后覓食,歡鬧喧天。他曾在這裡拍到過香公雀,池塘裡的一對小鷿鷈已經生長繁衍好多代了,他還曾拍攝到夜鷺在釣魚台上守網待魚,在他釣魚時,還有綠翠鳥飛來站在魚竿上。

  臥室的窗戶對著一株燈籠花樹,有一天,一隻個頭很小,羽毛顏色絢麗,嘴巴尖尖長長的鳥兒繞著窗外的燈籠花轉,不時懸停在空中吸食花蜜。這不是蜂鳥嗎?他趕緊舉起相機拍了下來。第二天一早,他剛打開窗帘回到床上休息,看到蜂鳥又出現了,他躺在床上,隔著玻璃又是一陣猛拍。

  照片發布到朋友圈后,有的人提出質疑:怎麼會是蜂鳥呢,不是隻有美洲才有蜂鳥嗎!

  吳時敏特意請教了朋友和鳥類專家,發現光臨花園的,的的確確是蜂鳥。它的學名是叉尾太陽鳥,也叫做亞洲蜂鳥,嘴細長下彎,舌頭呈管狀,專門用來吮吸花蜜,在城市裡比較少見。

大學教授十年打造一座微型植物園(6120298)-20210329221646.jpg

  除此之外,還有黃豆雀、竹雞、白頭翁、畫眉、白眉柳鶯、斑鳩等,都是吳老師花園的常客,都被他一一用鏡頭記錄下來。

  “最近幾年,來花園的鳥兒越來越多,也說明我們這座城市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吳時敏對這些不速之客非常歡迎。

  制作“喂鳥器” 招待“不速之客”

大學教授十年打造一座微型植物園(6120301)-20210329221654.jpg

  當他看到鳥兒們在花園桌面上啄食青苔,特別在冬天裡很難找到食物,他覺得應該為這些可愛的鳥兒們投放糧食,讓它們能夠更好地過冬。

  他裝了一些谷子在陶盤裡,放到花園,很快就有畫眉光顧。畫眉一邊啄食谷子,一邊彈些谷子到盤子外,於是其他幾隻畫眉也可以在地上撿食谷子,而不必一起擁擠在盤裡了。

  花園桌距離室內太遠,賞鳥和拍攝都不太方便。於是他把陶盤移到較近距離、方便觀看的位置。豎立了一根有分叉的櫻花樹干來安放陶盤,讓觀賞鳥兒的場景更具趣味性。

  不過,吳時敏總覺得陶盤還是缺乏點味道,而且下雨時盤內會淌水。於是產生了制作一個不怕淋雨的自動喂鳥器的想法。

  在參考了資料、設想了各種方案以后,吳時敏決定,用他鐘愛的旋切木藝來實現這個計劃。

  他找來陳年老柏木,鋸下一小塊,劃線、上帶鋸、備好粗坯,安裝花盤、上車床、旋切、拋光,再找到與之相匹配的飲料瓶安裝上去,盤邊到瓶身的距離,正符合一隻中等身材鳥兒的 “鳥體工程學” 尺寸,方便鳥兒站在盤邊啄食瓶子裡的谷子。最后涂刷木蠟油和防水膠,金燦燦的老柏木喂鳥器出爐!他又在瓶子上掏孔,孔的大小略比谷子的尺寸稍大,以便鳥兒啄食順利摳出,又不至於漏出谷子。

  考慮到下雨時要讓雨水流走卻又不淌在盤中,他還在盤底鑽了小孔,考慮得非常周到,甚至為鳥兒設置了一些可以站立的橫枝。

  這樣一來,光顧花園裡的鳥兒更多了。“這鳥兒的胖喙專為剝殼而生,它對付帶殼的谷子簡直利索極了。我設計的瓶子上的小孔,鳥兒也很能適應,它們能老練地從孔中掏谷子吃!”

  花園是最好的“醫生”

大學教授十年打造一座微型植物園(6120290)-20210329222003.jpg

  2019年,吳老師的愛人趙老師生了一場重病,用他的話說是“剛從死神魔爪中逃脫”,目前正在康復當中。“我們經歷了人生中一場最大的苦難,更深深地感受到生命的寶貴和美好。”

  從此以后,花園成為了趙老師最愛的一處地方。每天的生活就從欣賞花園裡的一棵植物開始,換上圍裙,然后開始從一樓開始,一盆一盆地照顧每一株植物。該澆水的澆水,該施肥的施肥,忙完以后大半天就過去了。“雖然也會有些累,但看著每棵植物郁郁蔥蔥地生長,心情很愉快,身體也得到了鍛煉,病情自然也有所緩解。”

  趙老師說,打理花園,跟大自然相處成為了療養身體和放鬆心情的最佳方式,現在病情已比較穩定,也有花園的一份功勞。

  夫妻倆還養了一隻叫做“賽虎”的金毛犬,已經13歲,相當於人類的90多歲。“賽虎”跟在兩人身后,巡邏花園。有時會嗅一嗅帶有特殊香味的植物,但隻要“媽媽”輕輕在腦袋上拍一拍,提醒說,“不能吃掉花園裡的花花草草哦!”“賽虎”就會很乖地一口都不會咬。

  打理花園如對待人生:既要用心又要淡然

大學教授十年打造一座微型植物園(6120286)-20210329222554.jpg

  吳時敏專門開了一個名為“wsm的藝生活”的微信公眾號,將花園的每一種植物呈現出來,和朋友們分享。在他看來,打理花園時,能收獲不少人生哲理。比如,棒葉落地生根屬於“胎生”繁殖,葉尖的每一個小幼株,一但掉落入土,都能長出一顆完整的植株。花盆中的佛甲草,掐了幾段埋入石板間的土種中,很快就長成成片的了。“大自然的力量讓人驚嘆!”

  他看過不少豪華的花園,投入不菲,但卻不一定好看。他認為, 一個人的花園也帶著主人的情感和品味,建議需要打理花園的朋友們平時多看書,了解植物的習性外,也學習一些植物園的專業搭配,思考如何形成豐富的視覺效果,而不是直接把花草放在那裡就好。他也會向一些園藝專家取經,走到某個苗圃時,順便向老板請教。“花園裡的植物,不一定要多名貴。”他說,自家栽種的植物,大多是在白市驛的苗圃中購置的,因為價格比較便宜,有的是花友間的交換,有的是將野外的植物移植。他喜歡接觸新品種,沒養過的都會去嘗試。

  往年每年寒暑假,夫妻倆會出遠門旅行,便安裝了自動噴淋系統。有的弱小的花草經不住風吹日晒,被自然淘汰,他倆回來后也不會太難過,整理了枯枝又重新開始種植。

  吳時敏聽過一句話:一個成功的園藝家都是踩在千千萬萬的植物尸體上成長起來的。他認為,擺弄園藝最主要是去享受這個過程。如果購置太過於名貴的花木,可能就會日夜擔心其是否成活或健康生長,反而成為一種負擔。

大學教授十年打造一座微型植物園(6120315)-20210329222029.jpg

  在吳時敏看來,花園已經成了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有植物相伴,和它們對話,與花兒們情感相通,以花兒撫慰心靈,激發生活的靈感,又因花兒感悟生命的美好,獲得內心的寧靜。花園中的植物能觸動情感中最柔軟的部分,讓人為之感動和贊嘆。”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紀文伶 受訪者供圖

(責編:秦潔、張祎)

本網專稿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挂壁路”“盤山路”。…【詳細】

原創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原創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

原創

頭圖推薦

  • 重慶:武警偵察尖兵戰高溫、強技能重慶:武警偵察尖兵戰高溫、強技...
  • 智能產業集聚發展智能產業集聚發展
  • 9支車隊角逐“最強車腦” 5支車隊虛擬世界“過招”9支車隊角逐“最強車腦” 5支...
  • “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 重慶奧的斯的“智博效應” 工人減兩成 產能翻一番重慶奧的斯的“智博效應” 工人...

圖片新聞

  • 重慶經開區這家企業 用"兩劑"解鎖新能源密碼重慶經開區這家企...
  •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重慶黔江:“挂壁...
  • 先睹為快 智博會上有這些“黑科技”先睹為快 智博會...
  • 重慶力爭年內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1萬輛以上重慶力爭年內推廣...
  • 花溪街道自制車貼 倡導文明駕駛花溪街道自制車貼...
  • 銅梁:蓮藕產業連成線 鄉村富起“一大片”銅梁:蓮藕產業連...
  • 劉寒同:17年堅守漁政執法崗 守好母親河劉寒同:17年堅...
  • 萬開雲同城化發展駛入“快車道”萬開雲同城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