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正在邀人掃碼入群
1997年出生的小伙來征婚
家長們交談甚歡
民間“紅娘”
父母代征婚普遍
為女征婚
最近,洪崖洞“相親角”在抖音等平台爆火,被稱為重慶最大的民間“相親角”,很多游客甚至慕名來此打卡看稀奇。
這個“相親角”究竟是什麼樣的?10日,“相親角”正值年輕人專場,記者與情感專家呂文霽一道,進行實地打探。
當天上午9點,在洪崖洞景區11樓的城市陽台上,“相親角”所在的長街上,早已人頭攢動。
記者與景區的保安及工作人員攀談得知,“相親角”存在已有7年,屬民間自發形成。久而久之,便成為了趕場般的固定活動,且風雨無阻。
每周六,是“相親角”的年輕人相親專場﹔每周日則是父母輩的相親專場。最初時,“相親角”是在景區的一樓,疫情管控后,則悄然轉至11樓的此處。
他們還說,景區對於這個“相親角”不支持也不反對,但期間會加強巡邏維護秩序。記者也看到,現場的大喇叭和橫幅均提醒著大家:疫情期間,戴好口罩,請勿扎堆。
市民王叔叔在“相親角”守了7年,當天前來是幫別人展示征婚資料的。他說,近幾個月來,“相親角”在網上火起來后,許多外地游客也踩著時間點前來慕名打卡,讓這裡的人氣更加高漲。
現場實錄1
有的父母瞞著子女“代相親”
雖然當天是年輕人相親專場,但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兒大多數卻是叔叔和孃孃的身影。
不少父母拿著兒女的資料,在街上走來走去互相打探,遇到條件尚可的,就會立刻邀其來到一旁,開始交流起來。記者在一旁聽了一下,聊天內容往往圍繞著這些方面展開:“我們是書香世家,我們屬於很開明那種父母”“我就是希望娃兒找個長相端正、孝順父母、會做家務的姑娘”“我兒子很優秀,缺點就是性格太內向了”。
記者還留意到,有不少父母甚至是瞞著兒女前來的,比如在一些征婚資料上能看到,資料上寫的是兒女的情況,留的卻是父母的電話號碼。對此,一位穿藍色外套的叔叔解釋說,兒子不願意來“相親角”,也不准父母來,所以自己隻好悄悄過來,“遇到合適的,不會告訴娃兒是從‘相親角’物色的,就說是朋友介紹的。對方的家長,一般也都會配合。”
“我屋娃兒堅決不准我來,我隻能說是來玩,總要為娃兒努努力撒。”有兩位孃孃也在聊兒女對參加“相親角”的抗拒,其中一位阿姨無奈地說道。
“是撒,現在都是這樣,娃兒不著急,大人急的嘛。”另一位阿姨說。
情感專家呂文霽:父母“代相親”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瞞著子女,父母自作主張為子女物色對象,但效果可能適得其反,容易制造家庭矛盾﹔另一種則是子女也有此意願,只是不好意思露面或工作太忙,從而授權父母代自己物色對象。
建議父母幫子女物色相親對象時,一定要征求子女的同意,這樣才能避免家庭矛盾,還能更清楚子女的擇偶要求,而不是按自己的標准和意願來為子女選對象。
現場實錄2
征婚資料讓人看花眼
在現場,最受關注的莫過於征婚資料。因此,除了將資料拿在手上或挂在欄杆上,還有人為了醒目,直接把資料貼在身上或挂在胸前。其中,也不乏亂張貼的現象,有的資料被貼在景區的飲料機上或挂在綠植上,保安見狀便會出面干預、維護秩序。
記者看到,這些資料多以“某男”“某女”“吾女”“我兒”為開頭,主要介紹身高、體重、學歷、職業以及擇偶要求。有的資料上面,自我評價的優點欄顯得有些另類:不近視、不熬夜、吃飯清淡等。
記者還注意到,這些資料基本沒有貼照片,且由於本人基本上沒來,隻能從資料裡的“模樣周正”“氣質佳”“很漂亮”等描述來進行推測。
一位戴著花圍巾的孃孃告訴記者,她是為了女兒第一次來這個“相親角”,但現場的資料實在太多,感覺看花了眼,而且資料多數都寫得太簡單,也看不出所以然,准備打退堂鼓。
情感專家呂文霽:每一張征婚資料實際上就是一個小的廣告牌,需要在海量的資料中“亮”起來。所以可以將制作廣告牌的基本要素體現在征婚啟事上:字體夠大夠清晰,內容描述簡單易懂,重點處可著重標注(加粗或下劃線),圖文並茂,附帶一張漂亮的照片,哪怕附一張遮擋住部分五官的照片也會很加分或更吸睛。
現場實錄3
年輕人是這兒的“稀客”
上午9點半,現場開始陸續出現來相親的年輕人的身影,他們拿著資料站在叔叔孃孃們當中,顯得很醒目。“哎呀,有年輕人來了。”不知是誰吼了一句,好幾位叔叔孃孃馬上就跟了過去,圍著年輕人開始交流、提問。
一位反背著書包、胸前挂著征婚資料的小伙子也來到現場,資料顯示他今年30歲,身高1.75米,在一家航空公司從事空少工作。他說,自己的工作要飛來飛去,物色對象很難,所以從一個月前,就來這裡親自相親,“我覺得相親就應該是自己來,這才是對自己負責。”
還有一位39歲的高個子男士也被很多人圍住,他從事旅游工作,離異。他說,他是從網上知道這個“相親角”的,這是第一次來現場,他認為相親不應假手於人,因為眼緣是很重要的。他還透露,自己想找一位顧家的女孩,“不過沒想到,在這裡基本上隻能看到長輩們。”
現場一位24歲的設計師小伙子告訴記者,父母催得緊,所以自己慕名來這兒試試。他還很有誠意地在資料上附了照片。他說,父母得知自己主動出擊,也很高興。不過,他站了一上午,也沒能留下一個聯系電話,“隻見到父母,見不到本人,很難判斷。”
記者逛了一上午,沒有發現一位前來相親的年輕女性。叔叔孃孃們說,別看這是年輕人的相親場,但年輕人是這兒的“稀客”。
情感專家呂文霽:民間相親場所通常是由長輩們自發組成,與年輕人的交友方式有很大區別。對年輕人來說,參加這樣的“相親角”,因為鮮有同齡單身男女直接交流,所以很容易感到不適應或失望,所以相親的成功率也不會太高,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備。
現場實錄4
攬人掃微信入相親群
“掃碼加群,群裡一萬多名單身男女,在家也能相親。”在“相親角”的一隅,還有幾人拿著大喇叭對過往的人群喊話。
記者掃碼加入其中一個群,發現群裡的人非常多,消息刷屏式增加,甚至還有一些人在打護膚品、保健品的廣告。
此外,現場還有的孃孃自稱民間紅娘,隻要市民交錢並提交資料,她就可以幫忙牽線搭橋,匹配到心儀的對象。
情感專家呂文霽:征婚心切可以理解,但隨意的加群或提交資料,很容易泄露個人隱私。再者,通過一些新聞就能看到,在一些以“征婚”為目的的群裡,由於毫無門檻與身份認証,很可能也加入了一些心懷不軌的騙子,因此一定要加強自我防范意識。
建議
相親最好通過正規婚介機構
情感專家呂文霽說,洪崖洞“相親角”主要以父母代相親為主,年輕人鮮少出面,大大降低了相親的成功率。此外,相親資料不全、資料真實性難以保証等問題的存在,也都增加了相親難度。對於一些著急的父母來說,來此的收獲更多隻能是一種心理安慰。
她建議,有脫單需求的市民最好選擇正規婚介機構,專業婚介機構除了牽線搭橋,還會進行專業的戀愛指導、情感咨詢,真正達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效果。
重慶晚報-上游新聞記者 王薇 攝影報道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挂壁路”“盤山路”。…【詳細】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